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参考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要是没有一份出色的教学设计做加持,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升,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参考7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1

活动一:集体舞《快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蹉步动作,完整合拍地随音乐舞蹈。

2、利用已接触过的简单动作来提示新学习的舞蹈动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动时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动准备:

手腕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准备性律动

1、幼儿坐成圆圈,右手套花环,坐在椅子上复习准备性律动。

2、站成单圈,加入转身、拍手动作,再次复习律动。

二、学习蹉步动作

1、教师示范蹉步移动动作。

2、练习随音乐的蹉步移动。

3、听音乐完整练习a段动作,理解准备动作将会怎样提示舞蹈的动作方向。

4、两两结伴,探索击掌和对转方式。

三、完整随音乐舞蹈

1、随音乐将动作完整练习。

2、加入姿态的要求完整练习。

活动二: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

7、出示指挥棒,全体

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活动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提炼、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回忆熟悉故事内容。

二、倾听旋律,提炼歌词,词曲匹配

1、倾听琴声,了解旋律。

2、幼儿随较慢的琴声尝试自己编歌词。

3、师生共同提炼歌词。

4、教师表演,幼儿唱歌。共同边唱边表演。

三、边唱边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结相互接纳的好处。

活动四:乐律活动《捉螃蟹》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和同伴的体态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乐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的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发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脚?是谁?

二、师生共同创编,学习游戏动作(放音乐)

1、创编、学习螃蟹手脚跳舞的动作。

2、创编、学习螃蟹横行、吐泡泡的动作。

3、创编、学习螃蟹挠痒痒、舞蹈的动作。

4、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听音乐学习。

三、探索幼儿规则

1、倾听、捕捉音乐,创设游戏情景。

2、共同讨论,确定游戏规则。

四、听音乐游戏

1、了解在动作转换时可以提示自己动作的方法。

2、随音乐游戏,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若干遍。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2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 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 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 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 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 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 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 刻度尺 橡皮筋 铅笔 音叉 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以及频率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⑴ 播放两段音乐的片段,其中一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⑵提出问题:其中音乐歌曲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2、过程展??

a、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记录下表

伸出长度

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频率

发声的音调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学生阅读书43页“一些声音的频率表”,

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一般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高。

实验探究:探究吉他弦线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弹拨时发出的音调高?

让学生用橡皮筋模拟吉他弦来做这个实验。

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高;

越粗、越长、越松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低。

b、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提问:如果你想要听到更响的声音,你会怎么办?那你觉得响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

注意观察 1、 刻度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2、 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结论: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老师活动:敲击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可以让同学到教室外边或者更远的地方来听。

(2)结论:响度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总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等有关。

c、音色:又叫音品。

两个同学同唱一句歌词(或者同说一句话),让学生区分分别是哪位同学演唱(说)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他们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声波的图形 (书中第44-45 页分别介绍)

波形图有:波峰、波谷。频率的高低:图形曲线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频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

三、小结:乐音的三个特征、定义、决定因素

a、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b、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越高

教学反思

1、以听声为主线,恰当的使用了农村教学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声音的三个特征,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调与响度这两个易混淆概念、声波图”等的教学难点。

2、以学生参与为主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对乐音三个特征的认识和展示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代表的准确描述、学生间的密切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好的做到过渡自然、流畅、科学、有效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听声、实验探究等,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展开,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

2、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意思。

3、抓住小路的“美丽”,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并练习说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孩子去和森林里的动物交朋友。找到它们需要经过这样一条小路。(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学生自由发言)

2、师:是呀,多美的小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美丽的小路》。(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师:动物朋友们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这篇课文里出现了哪几位我们喜欢的.动物朋友呢?点名回答。

3、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说这些动物朋友的时候,把最后一个字念轻轻的,听起来很亲切,我们也这样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鹿先生 鸭先生 兔姑娘)(相机学习生字“先”、“鹿”。)

4、师:这篇课文里像这样轻声的词还有很多,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捂鼻子 拍脑袋 喜欢)(相机学习生字“鼻、脑、袋”。)

5、师:有时轻声还会躲到词语的中间去。(课件出示:散散步 说说话 洗洗澡 浇浇水)

6、师:孩子们读得真好听,我们其它生字词语也跟着跑出来,想让大家读读它。(课件出示其它生字词。相机学习词中的生字的读音。)

7、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8、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出示本课的所有生字。)学生从字音,字形等方面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老师指导多音字“干”和轻声词“脑袋”的“袋”单独读的读音。

9、检查识字情况。点名读。

10、课文里还有这样的长句,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1、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2、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3、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

11、师:请大家再把这三段话连起来用心地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小路有什么奇妙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不见——又出现)

三、精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美丽。

(一)、感受美丽。

1、师:你想知道这条小路美在哪儿吗?课文里是这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这条小路哪里美呢?请你用课文里的词语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意思。练习用“五颜六色”或“花花绿绿”说话。

2、师:小路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让大家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小路的美吗?(点名读)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体会感叹的语气

1、“朋友们都喜欢在这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瞧,谁来了,他说什么呢?(课件出示2、3自然段)

2、谁来模仿一下他们说话的语气吧。(点名读。)

教师预设:你为什么要把“多美”和“啊”字读得又重又长呢?

(这样可以表达出对小路的赞美之情。)

师:瞧,这种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的句子,末尾就需要用上“感叹号”。(板书:!)

师:当老师悠悠地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

当孩子们蹦跳着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

当我们来到百花盛开的公园,你会不禁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

当我们看到可爱的松鼠正吃着松果,忍不住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

师: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孩子学得这么认真,忍不住感叹:啊,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四、指导书写

师:小路这么美,孩子读得也这么美,能不能写得也这么美美的呢?(课件出示:干、赶、起)

1、你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字形呢?

2、跟随课件按笔顺书空。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预设学生会说“赶”和“起”。)

3、指导书写“赶”。一观察“赶”字的结构,二观察两部分的大小。三观察主要笔画。

4、描红。发现了什么?(预设:发现走字底的横的右边要短,捺很长,要稍平着写。)

5、书写两次。同桌互评结构和主要笔画写得怎么样。

6、展评,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

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分析】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提问】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而乡村呢?

?幻灯片】城乡对比图,思考: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完成下表:

?引导】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承转】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读课本p52页图,思考: ①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②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③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小结】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聚落的的要素

(1)气候温暖湿润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3)水源充足

(4)自然资源丰富

(5)交通便利

?承转】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读课本p53页图,思考:

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为什么?

2、看p53图3-22,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读p53图3-23,北非的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这是为什么?

4、读p54图3-24思考: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小结】聚落的分布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拓展延伸】说说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家的竹楼、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筑特点及当地气候特点。

?承转】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文化遗产三大类。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引导】看课本p54页,思考: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4、保护措施是什么?

九、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十、课后作业:完成学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篇7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参考7篇相关文章:

青字的教学教案模板7篇

英语教学期末总结模板7篇

体育教学论教案模板7篇

初中力教学反思模板7篇

恐龙的教学反思模板7篇

设计个人工作总结模板7篇

高中教师个人教学总结范文模板7篇

2023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7篇

从种到界教学反思模板7篇

汉语文教学计划模板7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模板参考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