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生动趣味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富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魔术盒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魔术盒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变大”和“变小”。
2、能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和“小”。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米老鼠头饰一个,魔术棒一根,魔术杯一个,小魔术棒若干,故事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以“米老鼠”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
提问:米老鼠的“魔术棒”有什么本领?米老鼠是怎样说的?
3.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二、游戏:“木头人,变变变。”
1、教师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玩法:教师与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大大大!(当念到“大大大”时,幼儿自由夸张地做“大”的肢体动作。)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小小小。(动作与“大”的相反。)
2、组织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和小”。
三、迁移游戏经验
1、如果你有“魔术棒”,你想让哪些东西变大或变小?(个别提问)
2、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每人手持一根“魔术棒”,在周围环境中寻找自己希望改变的物体(自由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充分运用直观性的课件,引领孩子观察、讨论,同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说,愿意说,为理解故事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突破活动的重点目标——“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魔术盒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中午在园吃午饭的小朋友,很多不爱吃豆腐,不爱吃蔬菜,有的把菜扔在餐桌下面,有的装在自己书包里。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黄豆,认识豆制品,知道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2、养成吃豆制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哪些豆制品是黄豆做的
难点:豆制品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 各类豆子: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蚕豆、白豆
2、 豆腐、豆腐皮、豆腐丝、腐竹、豆腐乳、豆腐干、豆芽、豆浆、味精、酱油
3、 豆浆机、杯子、盘子、牙签、
4、 多媒体(豆制品的图片)黄豆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黄豆爸爸找宝宝,观察黄豆。
(1)教师出示各类豆子:“今天豆子家族在聚会,小朋友们认识我们吗”提起幼儿的兴趣。很多小朋友认识各类豆子。导入主题:“快来找一找,谁是我的宝宝呢?”教师戴上黄豆爸爸头饰。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找黄豆,并和幼儿一起仔细观察黄豆。
(3)帮助幼儿将找到的黄豆用容器装好,展示给大家看。
(4)提问:看一看,黄豆是什么颜色?长的什么样,和别的豆子有什么不一样?
(5)教师小结:黄豆是黄色的,圆形,比蚕豆小,比豌豆扁一些,比绿豆大一些。
2、教师演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幼儿观察黄豆变魔术的过程。
(1)教师将黄豆放入豆浆机,再加少量的水。
(2)猜一猜,黄豆还是原来的样子吗?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水最后变成了什么颜色?磨出来的东西叫
什么?你喝过吗?引导幼儿体验黄豆变成豆浆的过程。
教师小结:刚加工出来的豆浆不能喝,要加热煮沸才能喝,黄豆不仅能加工成豆浆,还能变出许多有营养的食物。豆制品有多种营养,小朋友多吃会长得更高,更壮。
3、提供丰富的实物及多媒体图片,帮助幼儿分辨豆制品。
(1)出示实物,问一问哪些是黄豆变出来的?
(2)你认识哪些豆制品?可以怎样吃?
(3)打开幼儿用书第2—3页,看看黄豆制成的.食品有哪些。
4游戏:黄豆爸爸找宝宝 (出示图片),让幼儿熟悉豆豆食品。
玩法:教师戴上头饰,扮成寻找孩子的黄豆爸爸,问:“我的宝宝在哪里?”
幼儿齐声答:“在这里”黄豆爸爸对一幼儿说:“这个宝宝是我家的吗?”(同时播放dvd图片)一幼儿答:“是,我是豆腐”。同时举起自己的书,用手指着豆腐给大家看。以此方法,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直到最后全部找到。黄豆爸爸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豆制品。”
5幼儿自己选择食物品尝,激发喜爱吃豆制品的欲望给幼儿介绍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让幼儿品尝豆制品、喝豆浆。
延伸环节:小实验:泡豆芽
每个幼儿用一个杯子装一些黄豆,观察其发芽过程。激发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结合日常生活,随时向幼儿介绍豆制品的营养和吃法。
教学反思
此节活动组织活跃,大多数幼儿积极认识豆类食品并参加游戏,能认识到各种食品对健康有帮助。但他们对豆制品怎么制作的还不了解,有哪些豆制品是由黄豆加工而成的还不能完全掌握。如果重新上这一节课,我会先带他们参观镇上豆制品加工作坊,让他们全程体验豆制品的制作工艺流程。让课堂更生动和直观。
魔术盒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不愿意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创设了这样一节将语言课与绘画课相整合的课,目的是利用小小魔术师这个角色调动幼儿的兴趣,在添画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魔法变变变,在有趣的添画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主动发达自己想法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1、人手一盒水彩笔。
2、每人一张画有图形的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
3、老师要展示的作品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述:孩子们看过魔术表演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变魔术呢?今天魔术师姐姐带你们一起去变魔术。首先,由我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语气和表情是可以让孩子们很开心、很迫不及待,想玩的那种感觉)(出示道具)
2、问:看,我的道具是什么?(三角形)我还有一根魔术棒。
问:看我把这件道具变成了什么?(一座房子)
3、师述:对,一座房子。你们想变一变吗?
问(1)看一看你的道具是什么?(请孩子回答:三角形、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
(2)想一想你准备将手中的道具变成什么?(注意鼓励、延伸。个别孩子介绍完后注意及时给予评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a、我想变一个小提包。(师:一个漂亮的提包,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b、我想变一只小白兔。(师: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让人非常喜欢)
c、我想变一把雨伞。
d、我想变一条小鱼。(师:一条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
下面把你想到的东西变出来!变的时候不要讲话,自己变自己的,看谁变得又快又好。
二、添画(放背景轻音乐)老师指导
三、引导孩子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成果:
1、师:小魔术师们,你们变好了吗?放好魔术棒,(一定要让孩子们把笔放好后,再讲下面)请将你变出来的东西与你的同伴相互交流一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用的什么图形,并把它变成了什么?)了解你的同伴变的是什么?
2、看来你们的魔术变得非常的成功,谁愿意上台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个别孩子介绍完后注意及时给予评价,不一定非要每个讲完都评价,选择性的评价,讲完后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a、我用圆形变成了福娃京京。
(师:福娃是奥运会的吉祥物,晶晶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代表五环旗中黑色的.一环)
b、我用三角形变成饼干。(师:又香又脆的饼干,真的非常的好吃)
c、我用长方形变成了热带鱼。师:多有创意,想像力可真丰富。
d、我用正方形变成了电视。
小结:小魔术师们真厉害,一个小小的图形经过你们的魔术棒变出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3、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变?
a、因为我最喜欢吃西瓜;
b、我觉得道具的样子很象娃娃的头。
师:这个魔术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要向他学习。
c、我觉得它的样子好看。
3、问:告诉大家你的同伴变的是什么?(伞、蘑菇、房子、花、太阳……)
4、那你最欣赏谁的作品?为什么?(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姐姐变的是什么呢?(想)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1、2、3(出示我的作品——蘑菇房(把它贴在黑板上))
师:一座非常漂亮、可爱的蘑菇房。
6、小结;(指着黑板上已婚贴上的作品说)看,这里还有可爱的小兔子,非常漂亮的蘑菇、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我们的福娃晶晶……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它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四、学编广告词:
1、师:这么好的作品,怎么才能让别人记住它们,喜欢它们呢?(让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生说自己的想法)
2、(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实施)我想了一个好办法,为它们打广告。我的广告语是这样设计的:“半圆形,变蘑菇房,蘑菇房是兔子温暖的家。”
3、到你好朋友那里介绍你的作品,让它也喜欢你的作品。
4、请孩子上台说。
五、结束语:
小魔术师们,变出那么多的作品,高兴吗?还想玩吗?下次姐姐带你们变解绳子的魔术。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再见。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那种感觉,不可以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鼓励、帮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可以悄悄的给予帮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魔术盒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手,用描画的方法画出手的轮廓。
2、创造性地描画不同的手形,体验小手变变变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2页,蜡笔。
活动过程
导入
做手指游戏: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呀,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
内容
1、小手魔术师
师:小朋友的手好厉害呀!可以变出这么多的东西。老师的手呀也会想你们一样变魔法,看看我变出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变成了什么,像什么。(山、树枝、仙人掌、花等)
师幼共同游戏,体会用手造形的多种可能。
2、画一画小手的魔术
师:我们的小手的魔法好神奇啊,那怎么样把我们的魔法保留下来呢?
幼儿思考自由回答
师:我们呀还可以把小手的魔法给画下来。
教师示范描画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纸上,右手拿起蜡笔靠在手的边缘。从手腕开始画,沿着手掌到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着手掌另一边画到手腕。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沿手的边缘描画,描画时放在纸上的手不能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小手变换出不同的造形。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添画,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励动作快的幼儿进行涂色。
3、结束活动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术,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
魔术盒教案篇5
活动名称:
小小魔术师——变色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如何利用三原色配制出其他的颜色;
3、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活动准备:
透明矿泉水瓶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纸若干张,蜡笔若干盒,黑色水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1、给每个瓶子的瓶盖内装一点颜料(一个瓶盖只能装一种颜色),保证每个孩子得到分别装有红、黄、蓝三色的瓶子各一个,并给每个瓶子装入大半瓶水盖好盖子。(这个过程不要让孩子看到)
2、让孩子围坐在老师的周围,然后每个人前面放三个已准备好的矿泉水瓶。
3、老师以变魔法的口吻通过上下摇晃让一个水瓶里的水变成一种颜色,然后指导孩子将自己的三个水瓶都变出颜色来。
4、老师在一个水杯中倒入其中两种颜色的水变出另一种颜色,然后做出结论:黄色+蓝色=绿色(比如),同时用蜡笔和黑色水笔在白纸上做记录。
5、叫一个孩子上来选择两种颜色,并引导大家事先思考结果,然后开始操作并进行记录。
6、通过操作,然孩子仔细观察颜色倒入的量不同所引起的颜色色调、深浅不同。
7、让孩子用自己的三色水瓶中的水做试验,并提醒记录试验结果。
8、试验总结
魔术盒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
★ 晋祠教案模板5篇
★ 训练教案模板5篇
★ 课程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