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的教案优质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过程有助于教师整理教学内容和结构,教案的结构化安排有助于教师顺利推进课程进度,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动物的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动物的教案优质7篇

小动物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故事挂图:主题4;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2、道具:呼啦圈、飘带若干。

教学队形:

1、听故事时围坐在教师身边,欣赏音乐时围半圆坐在地板上。

2、游戏时有围圈、散型、两人一组等。

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难点: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

(二)感应曲式

1、开小车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儿学习动作:前后摇摆、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3、听音乐玩游戏:

全体围圈手拉手

a段:两大拍/前后摇摆。

b段:六拍/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三)道具

1、谈话:你们在游乐场玩过吗?游乐场里有些什么玩具?

2、出示游乐园设施图卡,幼儿看看、说说。

3、游戏:呼啦圈咖啡杯

(1)幼儿幼儿每人一个呼啦圈咖啡杯,尝试创编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于地面弹跳。

4、呼啦圈旋转木马

(1)幼儿尝试创编呼啦圈当马骑的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共持一个呼啦圈

a段:两大拍/两人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进跳。

5、飘带火车

(1)出示飘带,教师示范玩法。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手持两条飘带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火车行进。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回家吧!

幼儿排成一行队,双手搭前者的肩。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小跑步前进。

活动反思:

因为这是一整个主题的最后一个故事,所以我把挂图p1、p2、p3,都一一按顺序出示,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进行复述。在幼儿进行简单的复述的基础上,我再对故事挂图p4进行讲述。让幼儿通过精心设计的结合了文字与音乐的故事主题,感受文学的魅力以及音乐的快乐。在活动开始前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语都很清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区分a段与b段的不同但在b段部分,有部分幼儿会转晕,因此我在玩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将原地转圈改为绕大圈跳。

小动物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让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用卡片制作动物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1~6的数卡和卡点,制作好动物瓶一个

学具:1、小玻璃瓶人手一只,1~5动物卡片、数字卡、人手一份

2、每组一只小盆,里面有若干花生

活动重点:

感知6的数量。

活动难点:

能运用材料制作动物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1、师边出示卡片边提问:我的火车几点开?从点卡到数卡

2、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火车开到了数字城,数字“6”来欢迎我们了(边出示数字6),谁来说说6可以表示什么?(6表示6只苹果、6棵树、6个小朋友、6只梨……)

二、制作动物瓶,感知比6少的数量

1、出示动物瓶,师: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蚂蚁,6只蚂蚁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请幼儿选出6的点卡放在6的数卡旁边

2、学习制作动物瓶

(1)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找出比数量6少的动物卡片粘在小瓶子上

(2)播放音乐,让幼儿自主操作

3、比较动物瓶,感知比6少的数量

(1)提问:你的'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它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

(我的动物瓶只有5只蜗牛,可以用5个圆点来表示)

(2)请幼儿找出5的点卡,放在6的点卡下面。

(我的动物瓶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4个圆点来表示)

请幼儿找出4的点卡,放在5的点卡下面。

(我的动物瓶上有3只小燕子,可以用3个圆点来表示)

请幼儿找出3的点卡,放在4的点卡下面。

(我的动物瓶上有2只小兔,可以用2个圆点来表示)

请幼儿找出2的点卡,放在3的点卡下面。

(我的动物瓶上有1只小鸡,可以用1个圆点来表示)

请幼儿找出1的点卡,放在2的点卡下面。

(3)师: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比数字6少的是几呢?幼儿回答后将数卡放在相应的点卡旁边。

4、动物瓶—花生宝宝的家,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1)示范,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花生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了。它们想住到动物瓶里,我们来帮花生宝宝搬家吧。这个动物瓶有5只蜗牛,就能住5个花生宝宝,一定要看清楚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花生宝宝噢。花生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我们再帮它贴上门牌号码,应该贴上数字几呢?(数字5)为什么呢?(因为有5个花生宝宝,因为有5只蜗牛)选择数字5贴在瓶子上。

(2)幼儿为花生宝宝找家,教师提出要求:根据动物瓶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花生宝宝,贴上相应的数字。

(3)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操作结果。

三、游戏:开火车——数字宝宝找朋友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我是火车头,比我少的数字快快来,数字5、4、3、2、1排成一列火车,音乐声中火车开出活动室。

小动物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思考,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理解动物特性与“职业”的联系,了解职业介绍所的意义,从而理解作品内容。

3、通过分组轮流讲述、共同协商,为动物介绍合适的职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动物特性与“职业”的内在联系,并能大胆用语言表达。

难点:用语言完整表达,续编简短的故事。

活动准备

情景创设:动物职业介绍??

故事角色:大猩猩、龙虾、青蛙、袋鼠

材料准备:布、游泳圈、信、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带幼儿看图片并认读“动物职业介绍所”,提问:职业是什么意思?动物职业介绍所是干什么的?大猩猩就开了这样一家“动物职业介绍所”。

2、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动物特性与职业的关系。

(1)讲述第一段,提问:大猩猩所长给龙虾介绍了什么工作?什么是粮仓管理员?为什么要换工作呢?

(2)讲述第二段,讲述第二段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猜测:大猩猩所长可能会给小青蛙介绍什么职业?为什么?教师继续讲述后半部分。

(3)讲述第三段。讲述第三段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猜测:如果你是大猩猩所长,你会给袋鼠妈妈介绍什么职业?为什么?教师继续讲述后半部分。

(4)小结:猩猩所长是根据什么给动物介绍工作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猩猩就是根据它们的特点来介绍工作的)

3、分组讨论,为动物介绍合适的工作。

(1)教师示范:为大象介绍工作。

引导幼儿根据大象的特征给大象介绍合适的工作,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编成一段话。

(2)提出要求: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小动物介绍工作。(鸽子、狗、啄木鸟)

幼儿轮流讲述,自己商量说的顺序。

要求用语言讲清楚动物的职业和原因,编成一段话。

(3)幼儿分组讲述,教师小组指导。

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点为动物介绍工作,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情节编一段话。

(4)集中交流。

幼儿交流自己编的故事,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说话完整、动脑筋。

4、结合幼儿创编内容,完整讲述故事。

5、区域活动,角色扮演,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并了解了动物特性和职业的关系,请幼儿们扮演其他动物,请一位幼儿扮演猩猩所长,进行游戏。

6、小结:我们都发现了小动物们的长处,小朋友也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哟,这样你就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功。

活动反思

看到龙虾图片的时候,请小朋友观察特征时,幼儿说出了一个大钳子,没有说出裁缝这个词语,我就去特意重复了答案,其实这样是有误区的,容易影响幼儿的.思考和判断;很多环节后,都忙于进行下一个环节,都很忽视小结,其实小结是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的衔接,应该正确避免才对;幼儿在分段听故事,并回答问题时,对每一个动物的特长和感知还不够,容易让幼儿对动物特长的理解很模糊;还有故事讲完后,我们又完整的听了一遍音乐,这时候,我的语言没有完全吸引幼儿到我的示范画上,也许在情景方面导入得不够趣味;最后在幼儿用书连线和画特长方面都有一点画蛇添足,完全忽略了语言活动的精髓,所以在这篇教案体现方面就替换了,因为语言活动,最重要的发展是一个“说”字。希望下一次的活动,会完全改善这一次的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历练。

小动物的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在自由活动中,许多孩子拿出了书架上的百科全书翻阅着。“老师,这是什么蛇呀?”“蛇冬天是怎么过的?”“如果结冰了,小鱼在水中会不会被冻死”……孩子们地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时下进入隆冬,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有了新的探索问题。因此,在动物过冬的主题背景下,设计本次活动,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孩子探索动物的愿望。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孩子自主性越强的较底结构的活动,其带给孩子的收益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选择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寒冷的冬天”的主题正好进行到“动物过冬”的小主题上,而本次活动正好是本次小主题的一个引线。活动中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可以有待幼儿在后续的活动中继续探索,体现了活动的过程性目标。

第二、活动中设置了许多的问题情境和双向提问的空间,正好可以与我们研究的课题联系起来,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有蕴涵着隐性的全语言的内容:如文字的出现、让孩子跟着逐个点读等,可以提高幼儿朗读的能力,为幼儿以后的阅读奠定基础。

第三、活动尝试让幼儿合作制作一份计划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也是幼儿有序地安排自己活动的过程,具有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同时,还有实践操作、同伴间的合作等等,综合以上这些特征,我认为这是一节探索型较强的主题活动。通过本次活动的实践,不仅可以带给孩子许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以后有序的思考、安排事情奠定基础。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各环节渗透:本次活动渗透了语言、文字、思维、合作、表现等多方面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尝试制定游戏计划书,体验有序地安排自己活动的乐趣。

环境与材料创设:

1、图书:动物的图书若干。

2、操作材料:儿歌拼图、各色卡纸(制作小蚂蚁)等。

3、环境创设:动物过冬的墙面环境。

4、打印问题4个。

5、一个投放了废旧材料的活动区。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师:冬天到了,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1、幼儿倾听故事。(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2、听完故事后提问:大雁和野水鸭、小松鼠、小蚂蚁、蜗牛都没有回答老猴子,老猴子还是没有弄明白,动物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它们在冬天里会干什么呢?它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你们知道吗?(让幼儿有兴趣说的幼儿发表意见)

(把问题用投影仪放大显示在大荧幕上和幼儿一起点读:冬天,动物在干什么呢?冬天,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冬天,动物的过冬方式都一样吗?)

3、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老猴子总算有一点明白动物们过冬的情况。那你们对动物过冬还有什么问题吗?(鼓励幼儿主动的提问)

幼儿提问后,老师把幼儿的问题写下来也在大荧幕上呈现并点读。(在问题前做好图的暗示一方便幼儿辨认)

4、师:今天,我们一起提了这么多问题,看看都有哪些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类)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就请你选择这个问题,来做一个计划好吗?

二、讨论交流制订计划书:

1、师:做计划书时,要注意什么?想一想我们以前去秋游时的计划表是怎么做的(回忆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还要想一想,自己一个人做还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

2、师:大家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记录(呈现几种计划书的样板供幼儿参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你做什么,我做什么?也可以一起做。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分工情况:谁记录、谁交流或者自己做一份计划书。鼓励幼儿有困难可以去求助别人。

4、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小组派出代表交流本组的记录与讨论的内容,其他幼儿可以补充或提问。(要求注意倾听,有序提问)

三、迁移运用计划(作为活动的延伸)

1、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书,分头去探索、与材料互动。

2、教师观察幼儿互动的情况。

小动物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用叙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喜欢参加操作活动,能积极探索。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小动物图片(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小鸟),一幢5层的房子,火车图片,1--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 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 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看,一共有几个动物?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从左往右数,谁排第一个?调皮的`小动物又变换了排队的位置,这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小动物去郊游天亮了,小动物们要一块坐火车出去玩。教师出示火车,"呜,火车进站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排着队准备上火车啦!小朋友请注意,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呢?"小动物们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五?让幼儿回答。

"小动物们要按排列的顺序去坐第几节车厢,可火车上没有号码,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火车编上号码)"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上车厢"。请一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第一节车厢,提问:"小兔排在第几?"小朋友说出小兔的排列序数,并把它送上第二节车厢,送完后,不按小动物的排列顺序及车厢顺序提问:"第一节车厢坐着谁?小鸟在第几节车厢?……"(幼儿个别回答或集体回答)"小动物们都坐上火车了。呜--火车开了,小朋友跟小动物再见。"

二、 送小动物回家,学习从上到下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工人叔叔给小动物们盖了漂亮的小房子。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边说边出示一幢5层的房子,让幼儿数一数是几层,并按从下到上的顺序编上层号(1--5)。

2、教师把动物放进5层高楼里,这幢房子有几层?谁住在第几层?

三、小组活动第一组:给小动物排队。

第二组:给小动物安排层数。

第三组:动物运动会,按要求把小动物送到指定的位置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小动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仿编歌词。

2.能动作协调地进行表演唱。

3.喜欢参加歌唱活动,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子琴;图谱;各种动物图片;绿草地;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进入教室。

2.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我唱歌》,重点引导幼儿与老师互动演唱。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仿编歌曲的愿望。

(l)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为幼儿仿编奠定基础。

①出示背景图。指导语:“今天我请来了几个小动物,你们看这是谁蹦蹦跳跳地出来了?”依次出示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②在老师的伴奏下,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③指导语:“今天小动物来到小五班和咱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不高兴呀?”师生扮演不同动物,表演唱《走路》,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

(2)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自主仿编的欲望,体验仿编的快乐。

①以游戏的口吻拓展幼儿仿编思路。指导语:“真不凑巧,今天这几个小动物马上要参加动物比赛,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走路蹦蹦跳跳的?摇呀摇呀摇?慢吞吞?静悄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应的小动物图片。重点指导幼儿抓任动物走路的特点进行想象,按节奏匹配歌词。(注:幼儿仿编内容不在教师准备范围内时,教师可随机在白板上画出相应内容,满足幼儿自主仿编。)

③教师帮助归纳汇总。将幼儿仿编内容以图谱的形式出示,帮助幼儿记忆。

④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仿编歌曲。体验参与仿编的快乐。

⑤根据幼儿仿编内容提供丰富的头饰及道具,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大胆地进行表演唱。

⑥听音乐换角色表演唱。满足幼儿扮演不同小动物的欲望。

4.音乐游戏《小金鱼》、《幼儿园里真快乐》,结束活动。

重点引导个别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小朋友互动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将动物图片或头饰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扮演动物角色时,大胆表现动物的走路姿态。

2.在节奏乐活动中,将幼儿仿编的歌曲内容制作成图谱及节奏条,在老师指挥下边唱边使用乐器演奏,从中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合奏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兴趣较浓。特别是以游戏的形式导人活动,孩子们的创编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由于前期铺垫环节做得比较扎实,因此在创编环节,多数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创编。例如:在创编时,当我问“哪个小动物走路慢吞吞”时,徐金阳马上回答说:“蜗牛、小蛇、毛毛虫、熊猫……走路慢吞吞。”通过孩子的语言可以看出,前期经验的储备对创编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创编活动中教师准备丰富、适宜的图片同样可以支持幼儿很好创编。活动前,栽收集了许多与活动相关的动物图片,当幼儿说出哪个小动物走路……样时,我便出示其图片。既帮助幼儿直观记忆,同时也可支持能力稍弱幼儿,丰富他们创编经验。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从中也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足。我把关注重点只放在能力强和能力弱幼儿身上,却忽视了个别动作协调性差的幼儿。有的幼儿在创编过程中能积极创编,但在表演时表现欲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多关注此类幼儿,多为这样的幼儿创设锻炼动作协调性、大胆表演的机会,使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活动评析:

教师给小班幼儿设计的歌曲学唱活动,注意了动静交替,从律动开始,接着发声练习,观看图片,欣赏歌曲与教师表演、学唱,最后又以两个音乐游戏结束,在安排上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形象性、游戏性等特点。教学方案的流程清晰、简洁,其中对小动物动态特点的描述,是引领幼儿进行联想与创编的关键,教师都做了很好的准备,例如:“哪个小动物走路慢吞吞?”“哪些小动物走路蹦蹦跳跳的?摇呀摇呀摇?慢吞吞?静悄悄?”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活动反思:是教学活动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本案教师的活动反思:,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的关注,包括幼儿的兴趣点、语言表达、活动中的情绪、个体发展情况等,甚至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幼儿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做好活动反思:既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

(点评: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王麒)

附谱例:

走路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小动物的教案篇7

活动生成背景:

午睡的时间又到了,我又是鼓励又是叮嘱,好不容易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可是一个个躺在那还是不时地睁开小眼睛看看这,瞧瞧那。我便说:“闭上小眼睛,才能睡觉觉。不管谁睡觉时都要闭上眼睛,小狗乖乖,小猫咪咪也要闭闭眼睡觉觉,小动物们都快快闭闭眼,睡觉觉吧!”这时,董文静小朋友却说:“老师,我是小金鱼,小金鱼睡觉是不闭眼睛的。”是呀!我应该感谢孩子及时纠正我的错误。我连忙说:“董文静说的很对……”

动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喜爱动物”、“和动物交朋友”永远是孩子的天性。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分组布置在墙上。

2、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

3、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种动物头饰。

4、录像带:录有班级幼儿午睡的`情况,如:侧卧、仰卧、趴卧、被子蒙着头、挖鼻孔、打呼噜等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

1、分组参观,互相介绍。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已了解、掌握了相关信息,图片也是孩子亲自剪贴和绘制的,讲起来头头是道,既满足了幼儿乐于交流、表现的欲望,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体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

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尝试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如“因为小鱼没有眼睑,要睁着眼睛睡觉;长颈鹿的脖子太长,要将脖子搁在背上睡觉”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马、非洲象为什么要站着睡觉?”有的说,如果敌人来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说,它们的身体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来,不方便;还有的说,能够马上醒来,随时准备出发。

许多孩子对动物的冬眠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青蛙、蛇躲在洞里就不冷了吗?”

“它们是不是大懒虫、胆小鬼,特别喜欢睡觉?”

“它们睡那么长时间,要是饿死了怎么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归纳: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游戏活动:“睡觉了”

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教师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动物们”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该动物睡觉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睡醒了吗?请你们过来看看谁也睡着了?”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三、观看本班幼儿午睡的情景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人是怎样睡觉的?”

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录像,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和新奇。有的孩子看到老师盖好被自己蹬掉的被子时,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孩子们积极愉快地进入了关于“我们应该改掉哪些不良睡眠姿势?”话题的讨论。

“睡觉时挖鼻孔、用被子蒙着头,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

“趴着睡觉不舒服,会打呼噜。”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四、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有的孩子说:“因为我们是小孩子。”有的说:“午睡可以帮我们长大个子。”

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师:“你喜欢午睡吗?”“不喜欢午睡怎么办?”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记录晚上睡觉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小动物的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小动物教案6篇

小动物赛跑教案5篇

小动物教案推荐5篇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的作文6篇

小动物过冬教案8篇

小动物教案通用5篇

小动物简笔画教案5篇

语言小动物找工作教案6篇

幼儿保护小动物教案8篇

小动物教案最新8篇

小动物的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