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参考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明确教学目标并分解为具体任务,是确保教案方向正确的前提,​,一份详实的教案能够有效降低课堂突发状况带来的困扰,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参考6篇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狮子的了解,激发喜欢狮子的感情。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狮子的趣事,小红旗若干面。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里有许多狮子的趣事,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看哪些小朋友知道。

二、师组织幼儿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抢答。

(一)规则:

1.教师做裁判员,出示问题。

2.每组有10秒钟讨论时间。

3.每组幼儿讨论后可请一位小朋友回答。

4.每回答对一题,小组获一面小红旗。

5.小红旗多的小组获胜。

(二)问题:

1.狮子的尾巴又粗又长,尾端还有一团球状的褐色毛。那么,狮子的尾马有什么作用呢?

①沾河里的水喝。②赶虫子。③奔跑时,保持平衡。④散热。 (3)

2.雄狮常常为争地盘而打架,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打架呢?①相互怒视。②大声吼叫。③用利爪攻击对方的脸。④用头撞击对方。 (3)

3.狮子最喜欢什么气味呢?

①花香味。②猎物腐烂的气味。③大象粪便味。④鱼腥味。 (3)

4.狮子为了不被高山兀鹫抢走剩下的食物,它会使用什么办法呢?

①用树叶掩盖。②始终守候,不会离开。③用沙土掩盖。④在食物上撒尿。 (3)

5.狮子怎样喝水呢?

①用舌头表面舔食。②用舌头向后卷着舔食。③用舌头弹着水面喝水。④直接把嘴伸进水里喝水。 (2)

6.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刺猬时,会怎么做呢?

①用利爪剥皮吃掉。②吞下整只。③先拔出其身上的刺后再吃掉。④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3)

7.如果狮子和老虎搏斗,谁会赢呢?

①老虎的胜算机率会多一些。②狮子的胜算机率要多一些。③相互躲避。④打成平手。

三、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关于狮子的一些趣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是科学启蒙,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从小班到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爱做一些新奇的游戏,如用不同形体的积木搭建一些比较奇特建筑,但是也经常因为各种形体组合的不太正确而乱发脾气,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不同形体的积木的作用,就安排了这么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几何体的动态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将各种形体混放在一起,请幼儿围坐在周围,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几何体搭建物体。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搭建什么?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请孩子们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可以叠得高?

4、讨论总结找出站得最稳的几何体,并请他们用各形体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知道了各种几何体的特性,可以利用他们在用各种几何体搭建不同物体的同时进一步让他们了解不同形体的不同作用,使他们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很多幼儿都喜欢玩水,特别是每次下雨过后,孩子们都喜欢朝有水的地方

踩去,溅起的水花让他们兴奋不已,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2、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3、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2、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教学难点:1、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活动准备

1、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2、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

3、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盐、铁、塑料品、毛巾等人手一份。

4、水宝宝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教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啊?(出示水宝宝图片)

教师:你们喜欢水宝宝吗?水宝宝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探索活动1

1、闻一闻,尝一尝

教师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颜色,有味道的)

2、猜一猜

教师分别在盛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里放进彩色雪花片,请幼儿猜一猜水里有什么?牛奶里有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得见里面的东西,牛奶是不透明的,看不见里面的东西)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

探索活动2

1、盛水活动

请幼儿用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的东西,有浇花用的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现在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引导幼儿讲出结果,水是会流动的)

教师:那我们就来看看水到底会不会流动呢?(教师操作)分别用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师小结:原来水真的会流动。小朋友真棒,那么水还有没有秘密呢?

2、溶解实验

(1)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铁、塑料品等分别放在自己的水杯中,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

(2)请幼儿用小勺在杯子里搅一搅,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说出有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教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会被水溶解了呢?(教师操作)分别把白糖、盐、铁、塑料品放进水杯里。

教师小结:白糖和盐真的被水溶解了。

3、扩散性思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被水溶解吗?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有些东西还会被水溶解。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一说怎样用水和保护水的洁净。

教学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一)中,我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二)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今天是杨浩哲的生日,他带来了一个大蛋糕,还有一包蜡烛。不是那种一点着会开花的,也不是一根一根很细的那种蜡烛,而是那种看上去比较粗的。在插蜡烛时,幼儿开心地数着:1,2,3,4……我想:这不正是《幼儿园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所提倡的: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经过与配班老师的商量,结合班级实际,生成了《今天我生日》的活动,涵盖了五大领域的课程,这是其中的一节。

二、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物体数量,知道哪个多,哪个少。

2、尝试将10以内的数字进行正向或逆向排序。

三、活动准备:

1、幼儿作业纸,数字粘纸,大的数字卡3份。

2、5张生日蛋糕图片,上有6、7、8、9、10支蜡烛;6—10的数字卡片每组一份,彩色塑料小棒若干,均放在小篮内。

四、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生日

出示五张生日蛋糕图片,

1、今天,有五个小朋友过生日,你能看出他们分别几岁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点数蜡烛的'数量。

3、根据蜡烛的数量,在每个生日蛋糕下面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并检查。

4、蜡烛告诉了我们五个人的岁数,那谁来告诉我最大的是几岁,最小的是几岁?

(二)生日排队

1、幼儿分组,从桌上的篮子里每人抽取数字卡片一张,记住数字,然后正面朝下摆放,不让同伴看到。

2、每人根据抽到的数字卡片拿取相应数量的塑料小棒,摆在桌面上。

3、请同伴根据塑料小棒的数量,猜猜小朋友是过几岁生日,然后出示数字卡片验证。

4、小组合作,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请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演示、验证。

(三)生日档案

1、观察作业纸,数数每个蛋糕上面有几支蜡烛,然后按年龄从小到大用粘纸1——5进行排列。

2、请一幼儿在上面做题。

3、提醒幼儿听清楚排序的要求,据此贴数字粘纸。

4、上下校对,检查排序结果。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

2、通过比较、讨论及分类活动,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初步认识相应的汉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过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动,进一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把剪刀。(故事:实物图片人手一套:汽车、快艇、自行车、飞机、火箭、木筏、轮船)汉字卡片(水中、地面、天空)。

活动过程

1、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胡萝卜火箭》。

2、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实物图片,然后分小组讨论,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异同点。

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点,大方地讲给全班幼儿听。

4、教师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异同点,并启发幼儿认读相应的`汉字。

5、游戏:“给图片找家”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汉字:“水中、地面、天空”请个别和全体幼儿读一读。

◎请幼儿用剪刀将幼儿用书上的交通工具图片汉字,剪成一张张的小卡片。

◎引导幼儿按照交通工具行驶的地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启发幼儿将交通工具图分放在相应的汉字下面,帮助图片找到自己汉字的家,将汉字卡和实物图片卡进行分类摆放。在全班幼儿操作的同时,可请一幼儿在黑板上摆放。全班幼儿一起检查摆放的结果。

6、游戏活动:“我是××地方的交通工具。”

教师请幼儿任意拿一张图片在手中,教师出示一张汉字卡片。幼儿根据汉字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教师出示“水中”汉字,就请手中拿水上交通工具的小朋友边模仿此项交通工具的动作边走到前面来,并大声的说:“我是轮船,我是水上交通工具。”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与喷壶喷水的现象的关系。

2、乐意随着发现不断地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张图表。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小喷壶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给小花,小草浇过水吗?平时是怎么浇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师也做了一个浇水的工具,这喷壶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让喷壶喷出水来?

3、教师交代规则:用正确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倾斜。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瓶子上的号码。

二、幼儿尝试制作小喷壶。

1、幼儿制作,用吹的方法让喷壶吹出来。

2、集中交流分享:(将瓶子分两边放好—成功的,还没有成功的)

(1)先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喷壶为什么能喷出水来?

(2)你觉得为什么喷不出水来呢?

(3)请幼儿上来示范,教师:请幼儿观察瓶盖(大考吧幼儿 )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让幼儿感知小孔的大小。

(4)请刚才没吹出来的小朋友利用教师所的材料想办法让小水壶喷出水来,已经喷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三、猜测,吸管的位置与喷水现象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小水壶都喷能喷出水来了!

2、出示三张图表,先看看,你觉得这样水会喷出来吗?这三种情况你都去试一试,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3、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讨论分享,提升经验:

(1)你试过吗?说说你的发现?

(2)验证幼儿的猜测,引发观察和思考。

(3):为什么小水壶会喷出水来?我们再往吸管里面吹气的时候空气会跑进去,形成压力水就会从另一个小孔跑出来,所以当我们把吸管插进大空中时空气会从大孔中跑出来,水也就出不来了。

四、活动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喷壶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吧!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推荐8篇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质7篇

小学科学沉与浮教案7篇

科学沉与浮小班教案推荐7篇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8篇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最新8篇

科学有趣的沉与浮教案7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通用8篇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