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演讲稿时,演讲者应考虑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提前准备演讲稿时,加入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内容更具吸引力,增强说服力,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1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在学习《弟子规》,同时观看了蔡老师讲解《弟子规》的电视讲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蔡老师说:“百善孝为先”,他还讲了许多圣贤的小故事,比如《孟中哭竹》《闵子骞孝母》等……其中最让我感触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能统治八百年,凭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和睦,一家孝,一国就兴孝,他们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顺,很多的纷争就自然消失了,国运昌盛,真正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和妈妈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长辈。因为奶奶喜欢听评书,家里又没有收音机,所以常常跑到邻居家去听,妈妈就为奶奶买了个收音机,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和妈妈也很开心。妈妈真正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我应该向妈妈学习。当我写字的时候,有时会离作业本很近,我想到“亲所恶,仅为去”,于是我立刻就把头抬高了,因为妈妈不希望我变成近视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长辈干活,见人要有礼貌,,要按弟子规的'要求来对待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学会礼让,多读圣贤书,掌握知识,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和谐,世界也会很和平。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抓起,而孩子们的,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践行《弟子规》,做文明岭南人
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建设传统文化浓郁的特色校园,学校号召我们学习《弟子规》,老师每周都会带领我们学习这本书。我感受很深,《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们有许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连吃饭都非常挑剔。爸爸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可我们却挑三拣四,甚至当饭菜不合口味时,还乱发脾气。听我爷爷奶奶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每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斤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大米和白面。与爷爷奶奶们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吗?不应该牢记《弟子规》里“对饮食,勿拣择”那句话吗?
学了“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以后,我非常羞愧。我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鞋,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双耐克的名牌鞋,标价三百多元,我吵闹着要买,可是妈妈要给我买一双普通的运动鞋,我死活不同意,在商场和妈妈大吵大闹,最后妈妈没办法只好向我屈服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两款鞋的样式差不多,我只不过是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罢了。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呢?现在想想,我们实在是太幼稚、太不懂事了。“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我们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激励奋发图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外表穿着、饮食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在家里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校,有老师谆谆的教诲,可是当我们站在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下,看着她冉冉升起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想起革命先辈们爬雪山、过草地时所经历的苦难吗?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继承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吗?
同学们,《弟子规》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有我们孝敬父母的“父母呼,应勿缓”,有规范我们行为的“斗闹场,绝勿近”,有告诉我们诚实守信的“凡出言,信为先”,这都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牢记的道理,同学们,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岭南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弟子规》第一篇叫入则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个体贴又孝顺的孩子。
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答应;让我们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冬天,我们要让父母温暖;夏天,我们要让父母凉爽。做什么事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不能擅自去做;什么东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气。父母有过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时要和颜悦色。父母去世要按礼法去办,祭祀要处于诚心。
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孝敬父母,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5
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 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 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 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6
平时读书总觉得书上内容跟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
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 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
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这本书我现在还经常拿出来翻读,它一直鞭策着我。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绿色的春天里,我们学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在这期间,我认真的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是古代大臣至圣先师孔子所写,里面主要是教人怎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讲信用……但在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还要数这句: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读书时,有三个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实际行动跟着一比,简直是天然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每次读书或做作业,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这点让我的内心非常的惭愧!每次我做作业,都不专心。不是玩笔,就是看窗外的风景。
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还要数那一次:二年级时,数学老师中午给我们布置了15题基本计算题让我们回家做。我一到家,准备开始做时,一开始下定了决心,开始还不到五秒就忘得一干二净,就像《哆啦a梦》里的'野比大雄一样!
我才做了4题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于是我就在题目上稀里哗啦地随便写了几下,就盖上本子了。谁知下午批改出来后就前面认真做的4道题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就因为这事,被老师批评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会专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