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使得教师能够清晰规划课堂活动,减少突发状况带来的困扰,很多人在撰写教案时,会使用多种教学工具,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逛公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圆圈行进走时,注意与前后的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站成内、外两圈的对形,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学唱《逛公园》
1、倾听师边范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边唱边按歌词的内容依次指图中每个角色,并按音乐节奏轻轻摇动。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时,用较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幼儿此处的唱法。
三、学玩音乐游戏
1、师边讲解边与部分幼儿合作,示范请朋友的方法。
2、教师: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了,我请到谁,谁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在幼儿围坐的半圆形内侧,按顺序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走动,当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园"的"园"时,用左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结束的前一句时,教师停下来提示幼儿:该"妈妈"来找小弟了。然后帮助"妈妈"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时,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最后一段开始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人扮"小猫",大家停下脚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4、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讨论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员同去逛公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执教反思
应该来说经过详细的改动以后,这个活动在执教过程中,我心中比较有数,能更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侧重点,活动环节清晰、层次清楚,孩子们也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和我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到位。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开始幼儿对于弱起小节开始歌曲有点不熟悉,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能够很好掌握歌曲的弱起小节。课后我反思,在对“弱起”这个技巧的掌握上,可以将图谱设计得更加有趣些,练习的次数也需再增加一次,有利于幼儿掌握其演唱的方法。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我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分钟,而是用了差不多三十几分钟,时间把握上没有精准,原因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在一节音乐活动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侧重点,可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歌曲上,音乐游戏则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两次就可以。因为一节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否侧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过于大,也会造成学习倦怠,或者缺失主体性的现象。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2
制作意图:
在森林公园这个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孩子平时所了解的动物和他们所喜欢的动物,通过这个玩教具展现出来,幼儿在了解的过程中,更喜欢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一边可以动手摆动自己所想的动物做的事,一边通过玩具给小朋友讲故事。
价值:
制作这个玩教具,不仅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而且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通过玩具让他们对字、词、句进行组织。
选用材料:
木盆、纸工、皱纹纸、吸管、简易玩具、胶条
制作方法:
1、首先将废弃的木盆进行包装,配成绿色和相符;
2、将事先折好的动物放置木盆;
3、用皱纹纸做成草、花、和果树;
4、用吸管和胶条圈做成秋千;
5、用简易玩具制作成小桥。
适应年龄:4―5岁
地点:教室、语言区
操作方法:幼儿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动物随意摆放在公园的任意地方,可以放在桥上,让小动物荡秋千或者在草丛中嬉戏。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习插会各种亭子、房子、树等基础上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学习建构公园。
2、发展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参观公园,观察公园的各种建筑和景观。
2、在区域活动复习巩固原来的基础插法。
3、课件:美丽的公园。
4、拱桥范例。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美丽的公园。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公园里有什么?是怎么样的?你最喜欢公园里的什么地方?如果用雪花片来插,你会插什么?不会插什么?公园里的拱桥是怎么插的?树可以怎么插?还有哪些东西我们也可以插?
2.教师示范拱桥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老师也插了一座拱桥,这座拱桥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拱桥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插时可以用什么形状拼合?
分解房子的各部份,让幼儿说一说这各部分的名称及做法。
3.讲解拱桥的插法:演示拱桥的拼插:
4.幼儿分组插塑,提醒幼儿要互相帮助,并且,能力强的幼儿当新插班幼儿的小老师,新插班生要认真学,不会插也不灰心。
5.组织幼儿参观,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6.请幼儿认真收拾玩具并归类放好.
活动反思
围绕着本阶段的结构游戏--美丽的公园,本次结构游戏活动我重点引导幼儿公园里的拱桥。拱桥时幼儿所熟悉的,经常在路上可以看到,所以幼儿在谈话引入的时候都基本掌握并能够描述出拱桥的`基本结构,通过让幼儿自由简述自己见过的拱桥之后,我再出示各种各样拱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让幼儿了解更多样式拱桥。接着,我出示一个没有完成的范例来引导幼儿观察,看一看老师的拱桥完成了哪些部分,还缺少哪一些部分没有完成。这一个环节我提供了给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幼儿再一次地巩固了拱桥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紧接着我根据孩子发现的问题及时将范例拼插完整,拼插的过程就对幼儿进行示范讲解,幼儿很快地并且非常直观的看到了拱桥。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分享到海洋公园游玩的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绘画海洋动物,发展创造力。
3.学习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见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到海洋公园或海洋馆游玩的照片或纪念品。
2.妈妈手偶和男孩手偶。
3.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入场券、小册子和地图。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利用妈妈手偶和男孩手偶进行对话:
妈妈手偶:星期天,我们一家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那里可以欣赏动物表演,还可以观赏珍贵的动物,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男孩手偶:动物园。
妈妈手偶:答对了一半,那里有很多动物都是住在水里的。
男孩手偶:海洋公园。好哇,星期天我们去海洋公园。
2.出示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入场券、小册子和地图,让幼儿观看,并统计班中有多少名幼儿去过海洋公园或海洋馆。
3.请去过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幼儿介绍带到幼儿园的照片或纪念品,说说当天和谁去的海洋公园,看过什么动物,玩过什么游戏。
4.请幼儿与同伴交换欣赏照片及纪念品。用照片或纪念品将展览区布置成“海洋公园”。
5.请幼儿把在海洋公园见过的动物,或玩过的游戏画下来。
6.老师协助幼儿在图画上加上文字说明,将图画装订成图书,放在展览角让大家欣赏。
活动评价
能用比较清楚、完整的语言介绍海洋公园的动物和设施。
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能用图画表达见闻。
活动建议
活动前,老师可以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到海洋公园或海洋馆游玩,使幼儿有更直接的感性经验。活动中,老师注意收集幼儿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展开探究。活动后,通过区域活动或过渡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展览区的环境,继续探讨有关海洋生物的话题。
活动反思
利用妈妈手偶和男孩手偶进行对话,引出活动,出示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入场券、小册子和地图,让小朋友们观看,并统计班中有多少名小朋友去过海洋公园或海洋馆。并分享到海洋公园游玩的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公园里的规则,学习制作规则标志。
2.培养幼儿遵守公园规则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卡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谈话的形势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学习规则、制作标志
1.以“逛公园”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公园里的规则。
(1)规则一:花儿好看我不摘
(2)规则二:游乐场里讲友爱
(3)规则三:爱护动物要文明
2.引导幼儿制定公园的规则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公园里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吗?(1)幼儿分组讨论。
(2)鼓励幼儿制定规则,老师以儿歌的形式。
美丽公园人人爱,保护环境一起来。
果皮纸屑不乱扔,青青草地不要踩。
爱护动物要文明,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设施要爱护,游乐场里讲友爱。
公园规则请遵守,美丽公园更可爱。
3.启发幼儿制作标志
(1)提问:怎样才能让人们都能遵守公园里的规则呢?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想办法)
(2)鼓励幼儿制作规则标志,老师讲解标志的具体做法。
(3)幼儿制作标志,老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规则标志。
2.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规则标志在自主性游戏“公园”中宣传。
中班逛公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的物体,说出总数。
2.理解数量与数字、数量与标识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花猫头饰1只、小铃1只,教师用1-6点子卡片1套,每张幼儿座位上放置幼儿用1-6数字卡片1张。
2.幼儿每人1张点子卡片、幼儿用书第35页相应的数字贴纸,笔1支。
3.幼儿用书1页。
4.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按数找位置。
1.教师:今天,我们要做火车去森林公园玩,请你拿好自己的车票(分发点子卡片),看看自己的车票上有几个点点,就找到数字几的座位。
2.拿到卡片的幼儿按点子数量找到有数字卡片的位置。
——教师:你的车票上有几个点点?找到的是数字几的位置?(引导幼儿互相检查。)
3.教师:我们都找到了位置,火车要开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火车开动的动作。)
4.教师:森林公园到了,请检票员检票。(每组两名幼儿分别把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收起来。)
——教师:你收到了多少火车票?(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二、按数量画圆点。
1.教师:森林公园到了,我们来看按森林里有些什么,有多少?(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1页,点数图上各种东西的数量。)
2.教师: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标记的意义。)
3.教师:请你在这些标记的后面画上圆点,有几棵树就画几个圆点。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验证:如:3课松树,3个圆点。4棵苹果树,4个圆点等等。
三、做游戏"小猫喵喵叫"。
1.教师:公园里风景真美,小花猫也出来了,跟着猫妈妈来喵喵叫吧。(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模仿小猫动作,同时跟教师学猫叫,教师叫几声。(以5-6声为主)
2.教师的叫声换成小铃声,幼儿用叫声或动作回应,方法同上。
四、按数字找位置。
1.教师:我们要坐车回家了,请你拿好自己的车票。看看是数字儿。(引导幼儿拿数字卡片,并互相说说自己卡片的数字。)
2.教师:提示牌开始翻动,看看卡片上有几个点点。(引导幼儿说出每张卡片上点子的数量。)——教师:提示牌停在了1上,1号车票的上车。(引导拿数字1卡片的幼儿排成一排。)
3.继续翻动点子卡片,幼儿说点子数量,卡片停在某一数量时,持该数字卡片的幼儿排成一排。
4.教师:所有的小猫都上车了,我们的火车开啦。
——在音乐中,幼儿模仿开火车出教室。
中班逛公园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