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律动教案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灵活调整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处理意外情况,保障教学进度,一份关注社会实践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教案律动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6篇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1

前期活动:

1、组织幼儿收集一些春游时的照片投放语言活动区,在活动区游戏时,幼儿互相观看、回忆讲述春天的景色,春游时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玩了什么?谈一谈心里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比较秋季和春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够区别两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3、欣赏歌曲《嘀哩嘀哩》,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快乐的情绪。学习歌曲,用活泼、轻快的自然声演唱歌曲,学习齐唱、领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律动《嘀哩嘀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创编动作,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提示下较准确的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

2、培养幼儿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共享空间、亲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儿体验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教师与全体幼儿拉好圆圈坐在地板上,面对圆心,教师指导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副歌前置学习动作,教幼儿随乐做出节奏型xxx

教师用手指扮作黄鹂鸟,以游戏的方式教幼儿熟练的在自己和左边的伙伴腿上拍出节奏型xxx。

2)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分段创编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我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天空中快乐的小鸟在飞,我们爬山、来到游乐场玩跷跷板、坐转椅”等游戏,创编花——小鸟——爬山——玩跷跷板——坐转椅等动作。

3.教师清唱旋律帮助幼儿整理、记忆动作。

4.听音乐完整表演,教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一.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快乐的春游》。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回忆春游时的情景,把看到的、听到的、玩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2

《三只羊》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快慢不同的节奏,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动中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有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小羊、大羊、老羊的图片,大灰狼的头饰。

2、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1、讲述故事:

2、完整欣赏音乐:故事里还藏了好听的音乐,听一听,音乐有几段?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用动作表现三段音乐的不同:

1、边放音乐边出示图片:听一听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自由表现后集体练习。)

2、用同样的方法学羊爸爸、羊爷爷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们跟着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听,谁先上山,我们就跟着它一起上山。(不断变换音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三、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你们吃草吃得开心吗?草的味道怎么样?一起做做高兴的样子。

2、播放恐怖音乐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场:谁来了?小羊心里怎样?

3、小羊、大羊、老羊们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想想怎样才能打败大灰狼?

4、教师与幼儿一起做顶、踢、撞的动作。

5、总结:你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们就团结起来用刚才想的办法对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结束: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吃草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幼儿边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3.自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游戏"木头人",模仿各种运动动作。

2.课件《动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的开始部分,为活动做准备。

师:这段音乐听过吗?(介绍音乐名称)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1.课件出示魔法棒,欣赏音乐。

师:看!这是什么?它有很强的魔法,在《动物狂想曲》里它会出现,我们一起听一听,(教案:)看看它在音乐中一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发生什么事情?

2.师:音乐中魔法棒一共出现了几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现发生什么事?(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小动物动作)

3.听第一段的音乐,幼儿做动作。

4.师:魔法棒第二次出现发生什么事?

这些玩具你会玩吗?

你可以玩得和小动物不一样吗?

5.听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运动。(此处幼儿若感兴趣可重复做)

6.师:魔法棒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们,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儿做各种雕像的动作)

7.听第三段音乐,音乐的最后幼儿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动作。

三、完整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喜悦情感。

听音乐完整进行活动,根据幼儿当时情况结束音乐活动。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动准备】

舞蹈编排:

(1)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听歌词,记动作次数。

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5

【设计思路】

这首童谣音乐曲风幽默风趣、节奏清晰明了,蚊子的习性和幼儿生活非常贴近,为孩子们将生活转化为艺术进行肢体表现做好了铺垫。我把它作为素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探索、表达和合作,充分领略音乐的有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乐句与节奏,用动作表现赶蚊子、蚊子叮、生气、拍蚊子等情节。

2、通过观察、讨论、模仿的方法来共建游戏玩法。

3、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蚊子指偶、幼儿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1、体验蚊子飞和赶蚊子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1)教师讲‘小孩儿睡觉,蚊子叮小孩,小孩儿赶蚊子,最后打蚊子’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2)“蚊子怎么飞?”(哼乐句学习动作)“它飞来了,赶快把它赶走吧!怎么赶?一起来赶一赶!”(哼乐句一起学赶的动作)

(4)“我们来做做蚊子飞和赶的动作吧!”(带幼儿跟音乐进行飞和赶交替动作)

(5)师幼进行两遍角色互换(一个当蚊子,一个当小孩儿)的乐句交替练习。

2、体验蚊子叮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1)“(出示蚊子教具)它飞到手上来叮我了!蚊子还跟着儿歌的节奏一下一下叮我呢!”(教师示范叮的动作和节奏)

(2)“把你的一根手指头变成臭蚊子,在你身上一下一下的叮!(播放儿歌)

3、讨论、观察和创造生气的姿态。

(1)你们被叮醒了生气吗?生气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2)蚊子一个一个叮过来了,被叮的孩子醒过来做一个不一样的生气的木头人。

(3)你们生气的都想把蚊子怎么样了?一起来拍蚊子吧!什么时候拍呢?仔细看。(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知道在“打干净”后面拍。共同练习几次。)

(3)“听!这儿也有拍蚊子的声音呢!”(播放声音)“还有个奇怪的声音你觉得是什么?”(死掉)“你觉得蚊子在空中怎么样以后才死掉的呢?再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蚊子转圈圈,死掉了!请个别幼儿表演‘转圈圈,死掉了!’的样子,之后一起表演。)

4、加入前面的飞和赶的情节完整进行游戏。

(1)第一遍教师哼,第二遍跟音乐。

(2)个别幼儿当蚊子进行游戏。

(3)一半儿幼儿当蚊子,一半儿有当小孩儿,进行两两游戏。之后交换

5、结束

把好玩的游戏教给其他的朋友,做灭蚊专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听辨进行曲,区分乐曲中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变化,并根据不同音区做出不同动作,体验解放军有精神、遵守纪律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1.玩具枪或小木棒,

2.钢琴。

3.对巡逻兵这个职业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一)听赏音乐

1.听辨不同音区

t:巡逻兵的本领很大,保护我们的国家,今天我们也来做小小巡逻兵,保护我们的司令员,用音乐发信号,我们来听听音乐信号有什么不一样。 (欣赏不同音区弹奏的相同音乐,区分高、低、中三个音区。)

2.讨论用不同巡逻动作表现不同音区。

t:不同的音乐代表巡逻兵做不同的走路动作,高音代表怎么走路?(踮脚走);中音代表怎么走路?(自然走);低音代表怎么走路?(蹲着走)。(引导幼儿听不同音区音乐相应动作表现)

(二)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创编动作

t:解放军在巡逻的时候会干些什么? (握枪、扛枪、举旗、开飞机、用望远镜眺望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2.音乐表现

t:我们听着司令员的音乐信号出发去巡逻,不同的信号做不一样的动作。(鼓励幼儿创编更多的解放军动作)

操作提示

欣赏活动的表现形式多样,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在感受乐曲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借助于身体动作,在游戏情境中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老师可任选一个进行曲,分别在高、中、低音区展现,引导幼儿感受。

乐曲较为简单,老师可逐渐对幼儿提升要求,如操作规则有三条,但三条:规则不是一次活动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复游戏中,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而逐一提出要求,因此虽然游戏简单,但游戏过程中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要求高,随着多次游戏,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将得到整体发展。

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老师还可与幼儿共同商讨,变化场景变化动作,例如:高音区—小鸟飞、低音区—大象走、中音区一小猫走等,这就变成了森林里的巡逻队,对不向的音区音乐进行想象的扩展。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6篇相关文章:

区角中班教案教案精选6篇

中班桥教案6篇

中班排序教案6篇

中班音乐教案6篇

中班歌曲教案6篇

中班150活动教案6篇

中班游戏课教案6篇

数学中班教案优质6篇

中班桥教案模板6篇

中班开学啦教案6篇

中班教案律动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