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案例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教案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比粗细幼儿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比较粗细。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难点: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的两根小棒、一颗空心的珠子。
2.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红、黄、绿)的`圆柱体三个。
3.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师:今天呢,老师和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棒串珠子,每个孩子有两根小棒,请你把这个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师:有的小棒穿不进去,你们的也都这样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棍粗细不同,所以粗一点的小棒珠子穿不进去。
2.观察三个圆柱体积木,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个圆柱体的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最粗的积木是哪一个?最细的积木是哪一个?
黄色积木和红色积木哪根细?黄色和绿色比哪根粗?为什么黄色积木一会我们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出来的,要看看它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的还是细的。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积木,现在就请小朋友按照粗细的规律来给这些积木排排队。请小朋友说你是怎么排的?
(2)小结:小朋友们排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的,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有的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的,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电线杆的粗细,大象的腿粗尾巴细等。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的树,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小百科:粗指长条东西直径大的东西。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粗细不同物体的关注。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区分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高矮相同但颜色、粗细不同的瓶子
2、颜色不同、粗细不同的3个杯子
3、每人一组高矮相同但粗细不同的纸筒5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
教师:看一看,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观察后,互相议一议)
小结:这两个瓶子的颜色不同、粗细不同。
二、观察比较粗细
1、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1)提问:两个瓶子中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小结:红瓶子比黄瓶子粗,黄瓶子比红瓶子细。
2、讨论对比,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出示篮、绿、紫3个粗细不同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蓝杯子和绿杯子相比,蓝杯子粗,绿杯子细。
(幼儿完整的说出结论)
提问: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观察比较,说出结论)
小结:绿杯子和紫杯子相比,绿杯子粗,紫杯子细。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绿杯子细、第二次绿杯子变成粗的了?
小结:看一个物体的粗细,要看和谁比,和粗的比就细,和细的'比就粗。
(渗透粗细的相对性)
3、自主探索,给纸筒进行由粗到细、由细到粗排序。
(1)提问:5个纸筒中哪个最粗?哪个最细?
(2)引导幼儿按照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列。
⑶教师个别验证和幼儿相互验证相结合,检验幼儿排序结果。
4、请幼儿寻找、比较生活中物体的粗细。
指导语: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比,一个粗一个细。
三、活动评价
从幼儿掌握观察比较的方法和积极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评。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四、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
比粗细幼儿园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