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评价中,教案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将教案制定好,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麻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麻雀教案篇1
要求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是伟大而崇高的。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爱的力量。
教学
课时两课时
麻 ??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①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段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猎狗出场。
突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xiù)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②这里的“野物”指什么?“突然”和“嗅”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放慢脚步,嗅到了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hàn)着路旁的梧桐树。[③“猛烈、摇撼”写出了什么?]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 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里掉下来的。[④“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说明了什么?从“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句导读:猎狗的动作虽然缓慢,却很可能带有攻击性,小麻雀的处境令人担忧,猎狗的危险与其缓慢的动作形成强烈的对比。] [⑤从猎狗的动作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⑥“突然”一词表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落下来?]它扎煞(zhā shā)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⑦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正当猎狗想伤害小麻雀时,老麻雀很快出现在猎狗面前,并绝望地尖叫。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zhěnɡ)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sī yǎ)的声音。[句导读:此句写出了老麻雀一副“临战”的紧张姿态。] [⑧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并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bó)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pánɡ)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⑨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老麻雀要跟猎狗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猎狗愣(lènɡ)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⑩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后退,是因为害怕吗?]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了。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我”为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小麻雀的危险解除了。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麻雀和猎狗的图片。
一 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贴麻雀和猎狗的图片)
(老师边指图边说)麻雀和猎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学生用词语或一两句话描述一下。板书重点词句。)
学生甲:麻雀弱小,猎狗庞大。
学生乙:麻雀和猎狗相比,麻雀显得特别弱小,猎狗看上去显得很凶。
弱小的麻雀和庞大的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麻雀》,这篇文章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笔记》。《猎人笔记》写了一个猎人的狩猎所见,以随笔的形式出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
二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梧 桐 绒 掩 嘶 哑 搏 庞 危 险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嗅 你知道哪个词和“嗅”意思相近吗?
巢 你见过“鸟巢”吗?是什么样子的?
拯救——拯
课文中谁“拯救”谁?
嘶哑——嘶、哑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嘶哑”的声音?
搏斗——搏
你见过“搏斗”的场面吗?给你什么感觉?课文中谁要和谁“搏斗”?
庞大——庞 愣住——愣
“愣住了”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课文中谁“愣住了”?
(3)书写指导。
①绒:右边是“戎”不是“戒”,注意不要多写一“竖”。
②搏:左边是“提手旁”,注意与“博”的区别。
③庞:“广字旁”下面是“龙”字,切记不要丢掉撇,写成“尤”。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都出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文章中出现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和“我”。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猎狗被镇住了,不由得后退,“我”急忙唤回了猎狗。)
(2)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镇住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3)明确自读课文时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边提边由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可在下节课解决。
四 小结
面对庞大的猎狗,老麻雀全然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它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根据本学期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节课上应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无可奈何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再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能力。
在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的句子和表现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动画片。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与“我”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我”)谁能简单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猎狗被镇住了,“我”急忙唤回了猎狗。)
二 学习课文
猎狗要吃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1)出示填空,请学生先填一填,再谈谈感受。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集体交流。
学生甲:我觉得小麻雀特别可怜。
学生乙:小麻雀刚出生不久,嘴角嫩黄,它还不会飞,特别需要帮助。
学生丙:小麻雀一定特别害怕,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3)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面对这么娇弱的小麻雀,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在这危急关头,老麻雀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还可以简单批注。
集体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朗读。(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句子)
(1)句子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①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谈感受。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形象地表现出老麻雀飞落时动作之快,用力之猛,反映了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也表现了它的勇敢。)
②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什么样子?结合实际说一说,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既然“绝望”,为什么还要尖叫?
(老麻雀对自己能否挡住猎狗没有把握,但仍尽力尖叫来警告猎狗,保护自己的孩子。)
③课件播放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的动画片,再次加深学生的感受,朗读这句话。
(2)句子二: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①老麻雀紧张什么?它真的一点儿也不害怕吗?
②此刻老麻雀在想什么?
③读一读这句话。
(3)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老麻雀很有可能丢掉性命,那么,它可不可以不飞下来?(可以)那它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呢?
课件出示句子: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这种力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正是爱的力量,让老麻雀奋不顾身,将自己置身于险境。)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向后退”呢?
看法一:猎狗害怕了。
看法二: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征服了。
(2)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三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这么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征服了猎狗;强大的爱,感动了“我”;强大的爱,也打动了我们每位读者的心。
麻雀教案篇2
一、活动名称:
?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麻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与老师、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欢快的背景音乐。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狗、小猫、小鸭、小兔子等等)
2.一起来学小麻??
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游戏“小麻雀捉虫”。
1.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师:宝贝,现在你来当小麻雀,找一棵大树来当做你的家。不过,你在听到捉虫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飞出去捉虫子,要不然你会饿肚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二、游戏
1、游戏:小麻雀做客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2.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师:我们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好吗?
师: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3.放松活动:捉小虫。
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
课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麻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二、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麻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积极参与语言游戏活动,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麻雀手偶一个、高高的大树和小草背景图( 从上至下不同的位置隐藏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的图片)
2、“爱唱歌的小麻雀”字条。录音
3、动物头饰,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播放歌曲《一只小麻雀》
师:是谁在唱歌呀?(小麻雀)老师邀请这只爱唱歌的小麻雀来做客,我们一起欢迎它的到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麻雀的故事叫《爱唱歌的小麻雀》——出示字条
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故事值得对话。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讲到“忽然,树下传来了一个声音”提问:那个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呀?说了什么?叫谁不要唱歌了?
幼儿猜想:请小朋友猜一猜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教师继续讲故事……
提问:小麻雀是怎样问猫头鹰的?猫头鹰是怎样回答的?小朋友猜猜看,猫头鹰下面的朋友是谁呢?(是吗?我们看看到底是谁?——拉出小猴子图片)那小麻雀会和小猴子说什么呢?——观察小猴子的动作,小猴子会说什么呢?(配上动作)
教师继续讲故事…….
提问: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小麻雀唱歌很好听,小松鼠为什么不让它唱呢?请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师继续讲述故事以又轻又慢又神秘的语气讲述,并轻轻的拨动草丛,让幼儿看到小鹿。
提问:现在,谁知道小松鼠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吗?当小麻雀看到鹿宝宝在睡觉后,他有事怎样做的呢?
讨论:你们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你觉得什么时候也要安静,不吵闹?——播放ppt课件图片 教师小结:我们也要学会关爱朋友,当小朋友看书时,要安静不要声讲话,午休时,不和别人讲话,进餐时,不要打扰别人吃饭…….
三、分角色表演故事,续演故事。
1、师:小动物们听到小朋友这样关心自己的好朋友。它们悄悄地飞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来,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小动物头饰)
2、师: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飞到你身边的小动物是谁?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小动物,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小朋友们各自戴上小动物头饰,教师戴上小麻雀头饰。)
3、师:猫头鹰在哪里?(在这里)。
师:嘘!轻一点,谁在睡觉啊?(小鹿宝宝)
师:是呀,小鹿宝宝正在睡觉呢,我们要——(轻轻地说)
师: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师: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师: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师: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师:为什么呢?小鹿宝宝在睡觉。
师:哦!快看,小鹿宝宝美美地睡了一觉。现在,它伸伸懒腰醒了。
(教师出示一只睡醒的小鹿图片)
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师:让我们一起和小麻雀唱歌,跳舞吧!
四、教师打开录音机,播放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猴子、猫头鹰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1、在整堂课的时候应该给幼儿更多自我表现得机会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在故事的讲解中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故事中小麻雀和其他小动物的对话。
2、认知上的错误,麻雀是不会唱歌的而且歌声并不好听,唱歌唱的很好听的应该是黄莺。
3、课堂中幼儿的猜想活跃,但我个人却出现了:反应较慢,不够灵活的现象。仍需提高个人的课堂应变能力。
麻雀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麻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从15—25厘米高处往下跳,会双脚轻轻落地。
2、能勇敢的尝试,喜欢集体游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2、欢快的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2、游戏“小麻雀捉虫”。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3、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引导语: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
师幼共同游戏,鼓励胆小的幼儿勇敢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4、放松活动:捉小虫。
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并小结。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麻雀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船的本领教案7篇
★ 小班律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