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培养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案的能力,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调整,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雪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水果(桔子)。通过看、摸、尝,知道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2、乐意自己动手剥桔子。
3、愿意自己动手贴画,感受美的画面。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小碟子若干、小毛巾若干、有图片的纸、乒乓球、绿色未熟橘子。
活动过程
一、水果店引入。
师:今天我带你们来到了水果店,我们一看各种各样的水果好吗?(好)
拿出一盆水果,师:你们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水果。(香蕉,葡萄,生梨,苹果,橘子)
师:你们真棒,这些水果你们全都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橘子宝宝。
二、看一看、摸一摸。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将小椅子搬到桌边,观察自己面前的橘子。但是先用小眼睛仔细观察,不动手。(幼儿观察一会儿)
师:我看到你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自己面前的橘子宝宝,说说看你看到的橘子是什么颜色?(橘色,橙色)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橘子的颜色叫橘黄色,橘子的表面还会有一点点的青色和黄色,但是大部分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
师: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橘子是什么形状?(圆的、扁的)
拿出一个乒乓球做对比。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橘子是圆的,那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乒乓球是什么形状?是不是圆的?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师:你们看,乒乓球才是真正的圆形,我们的橘子宝宝可不是圆形哦,是圆圆的,扁扁的。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地用手捏一捏,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一定要轻轻地捏一捏。(教师观察幼儿捏橘子,注意轻轻地)
师:你们都捏过了吗?谁来告诉大家,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
:我们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发现了橘子的颜色是橘黄色,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并不是圆形。橘子的表面捏起来软软的。
三、品尝桔子。
师: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是不是大家也想吃橘子了呢?老师先示范一下剥桔子,看仔细了,等一下让你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剥桔子师范,幼儿观察。
师:用大拇指在橘子当中往下扣,就能把橘子剥出来啦。现在也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幼儿动手剥桔子。教师观察。
师:请小朋友剥好橘子后品尝一下,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我来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橘子橘子圆圆,拨开变成小船,小船小船开开,开进宝宝嘴里边。
老师边念儿歌观察幼儿剥桔子和吃橘子。
四、桔子贴画。
师:橘子也吃完啦,桔皮可不能浪费哦,今天王老师带来了漂亮的小花瓶,可是花瓶宝宝没有穿衣服,你们为它贴上好看的桔皮好吗?
师:你们今天真的很棒,了解了橘子的知识,又打扮了花瓶宝宝。下次我们再一起动动手,贴其他的桔皮画。
雪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雪教案篇3
教学时间:
20xx年4月10日-11日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第一张,师问生: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写题目?(老师设疑,引导读书。)一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3.运用生字卡同桌互读。
4.小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全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小伙伴商讨。
5.出示课件,展示全文。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出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戴嵩)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戴嵩吗?
(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会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都会点头称赞,有钱的人要花大价钱争着购买。)
课文中是怎样说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这么有名的大画家与小牧童直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小牧童对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话错啦”,大家都呆住了,然而戴嵩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看课件,比较画家与牧童的各种不同之处。
3.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
4.课下作业。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2)向大家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2.利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3.出示课件,完成字词学习任务。
(1)认字。
根据课件,认识本课生字。
(2)写字。
通过课件,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4.句子小练习。(出示课件,完成“我能行”练习)
5.欣赏戴嵩的画。(出示课件)
组长已阅
课后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雪教案篇4
一、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见附录)
这匹千里马最终得到了伯乐的赏识,但是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被赏识,被重用呢?
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知道了。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解题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著名文学家,自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也就是中唐时期。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毛遂自荐,可惜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解题
请同学们看看标题,我们以前有学过与《马说》这个标题相类似的文章吗?(《爱莲说》、《师说》)。
谁来说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注意语气、重音和停顿,在朗读中感知课文,
1、学生范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诵,互读(同桌之间互读,指出彼此的好与不足)
3、老师范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之间讨论,共同翻译。
2、分小组比赛,谁能提出问题把对方难倒?(就自己不理解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来提问)
3、派代表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指出翻译不足的地方,并补充。
五、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小组讨论以下五个问题(男女生展开竞赛)
①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③“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原文回答)
④“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用原文回答)
⑤“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老师读题,板书: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的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因此,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2、小结
文章到最后,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
六、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明确:本文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任,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的境遇的描叙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就叫托物寓意。(板书:托物寓意)
七、拓展延伸
讨论:在韩愈那个时代,没有伯乐,那我们这个时代呢?有没有这种现象?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
明确: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机会,并创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九、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托伯乐
物千里马
寓食马者
意
雪教案篇5
【创意说明】
这篇课文突出背影,抓住最为动情的亲情瞬间成就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这种写法对学生作文有着深刻的启示。本设计侧重于唤起学生的亲情体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幅画面,或者一个瞬间,它使你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并终身难忘?请描述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背影》,就是作者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成就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亲情散文。
二、整体感悟
1、范读。
2、自读。找出最感人的一段文字,并复述出来。
3、其他同学评点复述的情况。
(普遍问题是,复述得没有原文那么感人,原因在于没有突出特定的环境。)
4、研读课文,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三、方法体验
1、小结课文写法:
文章之所以感人,不仅因为作者写出了亲情瞬间,而且写出了其特定的环境。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脑海中的亲情瞬间,想一想它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写作训练
整理自己脑海中的亲情瞬间及其产生的特定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表现亲情的记叙文或散文。
雪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风、衣”,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1、师讲:水乡,河流,湖泊多的地区
2、提问:水乡歌是什么意思
3、讨论后小结:水乡歌是歌唱赞美水乡的歌曲
二、初读指导
1、各自轻轻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赞美了水乡的哪几个方面
2、指读第一小节,提出生字词:渠 连 荡 领读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渠:水道
(2)领读生字词,指读第一小节
3、指读第二小节
(1)领读生字词
(2)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3)师讲解
湖: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驳:一种船,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4)自由朗读课文
4、默读第三段,生提问:装、咱、箩,领读生字词
(1)师讲解
咱:我们
(2)齐读
三、课堂作业
1、读拼音,写语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2、指读课文
3、填空
?水乡歌》第一小节写的是水乡 多,第二小节写水的 多,第三小节写水乡的 多
二、精读训练
1、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歌的第一小节写的是水乡的水多,请说说怎么写水多的呢?
(1)它先告诉我们河渠有千条万条,这是从哪个方面说的呢?
千和万不是实指,而是说许许多多
(2)接着用一句话来写水乡的水多,是哪一句呢?
这说明水乡的河呀渠呀真是太多太多了
(3)最后一句处处绿水荡清波是什么意思
(4)小朋友们注意到没有,这一节是怎么写的呢?
小结 :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回答,然后用千万连来表示数量多,最后是怎么美结束
2、各自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模仿刚才的学法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间互相讨论
(2)了解学习情况:第二小节写什么多?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数量是千只万只,白帆片片,最后说什么?
(3)轻轻呤诵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和上面两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装满一箩一箩是什么意思?
4、齐读全读
5、读了水乡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背诵指导
1、回忆各节写的什么内容
2、想想每一节中的几句话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3、试背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船:右上没有钩
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2、其他要描红的字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水多 千条 万条 处处 连
船多 千只 万只 片片 满
歌多 千首 万首 装满 又
唱咱水乡新生活
雪教案篇7
主要活动:全班大合唱;亲子游戏;自助餐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与父母一起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2、感受节日的快乐。
3、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选好大合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伴奏音乐;
2、老师准备亲子游戏的内容。
3、家长准备自助餐材料和食物。
4、孩子、家长统一服装及饰物。
活动时间:12月31日上午(8:30——12:00)
活动内容:
1、 “亲子大合唱”:家长和孩子一起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1)歌曲发在论坛上,请家长到论坛上去下载;
2)家长在31日早上8:00来园时进行简单地排练;
3)大合唱服装要求:小朋友红色毛衣、家长黑色毛衣、裤子一律黑色。饰物准备:每户家庭一面小国旗(每户家庭自己制作,也可购买)。
亲子游戏:《蜗牛行》
活动目的:
1、发展孩子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2、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要求:请家长穿舒适一点的衣服和便于活动的鞋子。
3、“家园同乐自助餐”
1)带食物分配清单:
1—14号带速冻小圆子(搓好的)每人2袋;15—19号带酒酿每人2碗;20号带鸡蛋10只;2
1号带糖桂花6袋;2
2号带白糖2斤;2
3号带生粉2斤;24—31号带水果,价格10元以下、品种不限;另请家长们自带餐具(一次性的),幼儿的餐具由幼儿园提供。
2)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孩子可以帮助大人一起分盘子,餐具,摆放水果等。
其他:
1、“家园同乐迎新年”活动每户家庭必须由一人参加,两人参加的也欢迎。
2、有关庆祝活动的具体通知发到论坛上、打印通知,请家长配合完成。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新年的喜悦,我们将开展多种形的活动来庆祝。同时我们也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这一系列活动,让家长也感受“童年”的乐趣。
雪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唱数1、2、3、4、5。
2、口手一致地边念数数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5页。
2、参考[附]自制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1、展示儿歌挂图,教师示范念一遍。
2、请幼儿跟着教师念一遍。
3、教师示范每一句配合的动作,请幼儿跟着教师,边念边做动作:
1根棍子轻轻打,2双筷子里外扒,3个小孩吹喇叭,4个小兵不害怕,5个朋友力气大。
4、和幼儿一起多练习几遍,让幼儿熟悉儿歌与动作。
5、可请自愿的幼儿做一遍让大家欣赏。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5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和数字,鼓励幼儿根据数量在空格处画圈。
活动评价:
能跟随教师念儿歌、做动作。
教学反思:
(1)在第一次试教后我就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之后经汤老师的指导,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在开课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根据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汤老师给我的建议是舍去最后用节奏拍打的环节,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游戏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雪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