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过程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要求教师详细规划教学步骤,从而提高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力,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厚和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家庭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和习惯,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我爱我家,我是家庭一员,我要为我家出力。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活动方式
1、每天设置家务作业。
2、开展“我爱劳动”主题班会活动。
三、活动措施
1、以班级为阵地,开展“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的活动。
2、以“家务劳动小能手”评比为动力、为龙头,全面了解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技能。
四、时间安排
一周。
五、具体安排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中队活动课进行交流,谈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下决心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
2、“家务劳动小能手,我能行!”家务劳动实践活动。(为时一周)
让学生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并把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让家长对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4、评出“家务劳动小能手”。
5、总结。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依据藏宝图对故事情节做出推测。
2.体会故事出乎意料与幽默的结尾。
3.大胆抒发己见,体验参与探索、发现的快乐情绪。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寻宝"的游戏,请小朋友根据老师手中的这张"藏宝图"一步一步寻找宝贝。(幼儿寻宝)宝贝原来是一本大书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图画封面:封面上有谁?你从哪里看出是海盗的?他们手里拿着什么?你觉得他们要去干什么?(出示封面宝藏)原来他们要去寻找宝藏,今天我们要看的大书的题目就叫《寻宝》。
第1页:这艘大船是谁的?船往哪里行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2页:海盗们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出示放大的藏宝图)这就是海盗手里拿的藏宝图,蓝色的区域表示大海,海盗现在上了小岛,根据藏宝图他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宝藏?(引导幼儿说出海盗们应该先找到大树,再找到石头,然后找到山洞,最后才能找到宝藏。)
第3页:海盗们来到哪里?看到大树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小男孩的表情怎样?
第4页:他们找到了吗?这块大石看起来像什么?找到大石头后他们会说什么?小男孩在哪里?他的表情怎样?
第5页:海盗们顺利到达山洞口了吗?现在他们的心情如何?(幼儿模仿)。
回顾海盗寻宝路线:根据藏宝图海盗们先找到了大树,再找到了大石头,最后找到了山洞,他们会在山洞里找到宝藏吗?
第6页:海盗发现了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样子。他们可能会说什么?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这些财宝。这时小男孩发现了什么?会是谁的眼睛?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第7页:谁出现了?这条龙为什们要追赶海盗?海盗是怎么样的?
讨论:海盗们都跑了,小男孩为什么不走呢?
三、总结分享完整浏览大书回顾寻宝的经过。
教学反思:
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快乐的寻宝行动”。虽然寻宝路途艰难。但孩子们热情高涨,男女队员进行比赛,都顺利完成“寻宝”任务,活动培养了幼儿跑跨跳的能力及勇敢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绕口令,提高幼儿练习发音的兴趣,达到训练幼儿各发音器官灵活和密切配合的目的。
2、重点练习狗(gou)和猴(hou)及头(tou)的发音。
3、教育幼儿养成相互谦让的美德。
活动准备
太阳、山脉、狗、猴、独木桥等贴绒教具及狗、猴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首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绕口令中的方位名词“桥东”、“桥西”,出示贴绒教具“太阳”问幼儿:“太阳从哪边出来?”(东边),于是将太阳贴在右上角,“从哪边落下?”(西边)将山脉贴在黑板的左下角,然后出示“独木桥”将其贴在黑板中间。这样借东边的“太阳”,西边的“山脉”让幼儿理解掌握“桥东”“桥西”这两个方位词。
2、练习发“ou”的音及正确使用“条”、“只”两个量词。教师将贴绒教具狗、猴分别拿在两只手中,交替地出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练习发ou的音,并结合“老师说,小朋友对”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量词。如教师说:“狗”,幼儿答:“一条”,教师说:“一只”,幼儿答:“猴”。这样反复快速地对答,不仅能使幼儿熟练地掌握“ou”的发音,正确无误地使用两个量词,同时还可提高幼儿敏捷地反应能力。
3、用贴绒教具狗、猴在独木桥上边演示,边学绕口令全文。幼儿掌握了方位名词、数量词及“ou”的发音后,学习绕口令的全文就比较容易了,但对幼儿对绕口令中的三、四句,特别是第四句“彼此匆匆跑回头”还不理解,这时教师除了用语言加以解释外,还可以用手指游戏帮幼儿进一步理解。教师以自己的左右手拇指(或戴指偶)分别扮演“狗”、“猴”,边念绕口令边进行手指表演:
桥东走来一条狗(伸右拇指)
桥西走来一只猴(伸左拇指)
行到桥心相碰头(两拇指相对而碰)
彼此匆匆跑回头(两拇指快速分开掉头)
猴跑几步望望狗(左拇指朝右拇指两下)
狗跑几步望望猴(右拇指朝左拇指两下)
不知是猴怕狗(教师转头分别望望左右拇指)
还是狗怕猴
幼儿边念绕口令,边学着老师用自己的两手指进行表演,反复练习。
4、教师提问:“到底是狗怕猴还是猴怕狗?”让幼儿展开充分的讨论。讨论中,教师进一步提示性地问幼儿:“为什么猴走几步望望狗,狗也象猴一样跑几步望望猴呢?”从而启发引导幼儿去理解,使幼儿明白狗、猴彼此谁都不怕谁,只是想让对方先过桥,因而猴跑几步望望狗是否过来了,狗跑几步望望猴是不是过来了,从而教育幼儿要养成相互谦让的美德。
活动结束:
幼儿可戴头饰分组进行表演,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熟练地掌握绕口令内容,强化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3、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实践,通过用回收款买鸥粮喂鸥,感受环保的意义。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ppt 贴有易拉罐 废纸 塑料瓶标志的可回收垃圾箱三个 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垃圾有哪些?
平时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2、观看ppt,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1)出示分类垃圾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3)教师小结。
3、幼儿操作实践活动《垃圾分类和回收》
(1)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垃圾袋里有什么,是不是可回收垃圾。
(2)认识贴有易拉罐、塑料瓶、废纸标志的垃圾箱。
(3)幼儿分类垃圾。
(4)请垃圾收购站的回收垃圾。
4、延伸活动:家长带幼儿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鸥粮喂海鸥,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作用,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和特点。
2、愿意积极地参加探索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材料准备)童易软件(植物下——小伞兵和小刺猬)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活动难点)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探索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会发芽的种子
提问:种在泥土里的植物为什么会发芽?
泥土里的种子,怎样才能发芽、长大,种出新的植物?
小结: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空气、水、温度)能发芽长成新苗。
二、种子的好朋友
·欣赏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提问:植物妈妈的孩子是怎样传播到各个地方?(丰富词:传播——传送、播送)
小结:有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有的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
·说说不同的植物
提问:植物还有那些传播方式?
小结:水能传播,莲花的种子——莲子,生在莲蓬上顺水安家
种子自身弹射传播,凤仙花
人工传播,稻、麦、豆类等
活动重点: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三、我找到的种子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找了植物的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小结:植物的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是自身弹射,大多数种子是靠人或动物来进行传播的。
中班厚和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一些常见动物皮毛颜色与花纹,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
2、乐意参与捉迷藏的活动。
经验准备:
知晓常见的一些动物名称 。
材料准备:
ppt、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展示板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回顾已有经验
导入语:今天,我请了许多动物朋友来玩。
提问:看看谁来啦?
小结: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动物来欢迎我们,有长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稍加梳理总结。)
二、森林捉迷藏——看看说说,黑白花纹动物
过渡语:这些动物朋友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先派出3只动物来试试我们捉迷藏的本领。
1、提问:看看这是哪里?
小结:有树有花,原来是一片大森林,赶紧开始第一轮的森林捉迷藏吧!
2、主要提问:你找到了谁?他藏在哪里?(可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儿歌小结:小奶牛穿花衣,一块一块真美丽;小斑马穿花衣,一条一条真漂亮;斑点狗穿花衣,一点一点真有趣。
3、主要提问:他们的花花衣一样吗?(引导幼儿尝试从颜色和花纹形状来观察、比较三只动物皮毛花纹的异同处。)
小结:这些动物身上的颜色一样,都是黑白皮毛,但是花纹不一样。
三、黑屋捉迷藏——想想找找,相似花纹动物
过渡语:他们又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地方——小黑屋。里面一片漆黑,只能看清他们的花花衣。马上开始第二轮的黑屋捉迷藏!
1、个别操作
操作要求:◆把大头贴贴在屋顶;◆请根据动物的花花衣来认一认,并把正确的动物照片贴在后面。
小提示:当你遇到麻烦时,可以看看手电筒照亮的地方,里面藏着小秘密哦。
2、集体分享
——1、2号花花衣
(1)主要提问:你找到了谁?(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根据动物的`花花衣,我们能轻易地找到斑点狗和奶牛。
——3、4、5号花花衣
(2)主要提问:打开手电筒照亮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花花衣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现和讲述两件相似花花衣的异同处。)
小结: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和花花衣,我们就能找到。但是原来有些动物花纹一样,但是花纹和皮毛颜色不同,真有趣。
结束语:和动物捉迷藏真有意思,下次让动物朋友来找找我们!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藏得巧。把动物藏在了森林中,但是分了不同的层次,比如奶牛露得较多,斑马和斑点狗,只有露出耳朵和花花衣,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挑战。
2、题材新。在主题素材点之下,能够有创新想法,通过捉迷藏来贯穿活动,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活动氛围很欢乐。
不足之处:
1、环节精??
在第一次捉迷藏中,我加入了很多教学活动之外的内容,导致活动较为拖沓,不够紧凑。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应以活动目标为重、重点提问为主,剔除无关的内容。
2、语句精炼
应当更加突出语言方面,规范的语言和合理的逻辑,让孩子能够熏陶,特别是在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存在对操作要求的困惑,如能语言更清楚明确就会有利于孩子们的操作。
中班厚和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中班理发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