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腊八歌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腊八歌教案篇1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腊八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歌教案篇3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主题总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小朋友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三、主题领域目标:
健康:认识各种常见粗粮,知道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营养,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
语言:乐意主动地欣赏诗歌体裁的作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态度自然,声音响亮。
科学: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
艺术: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引导小朋友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唱风格,对音乐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关爱的重要和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四、主题参考课程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基本的外形特征,并用清楚、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察与操作活动,合作地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懂得要爱惜粮食。
数学《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小朋友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小朋友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语言《腊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小朋友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音乐《拾豆豆》
活动目标:
1、受和表现京剧曲调的韵味,并边唱边表演
2、初步懂得丰收不忘爱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科学《认识各种豆》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小朋友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小朋友喜欢吃豆类食品。
美术《豆豆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及其作用。
2、充分发挥小朋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各种豆子进行贴画。
娱乐游戏《炒豆豆》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掌握立滚翻的技巧,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五、主题家长社会资源:
1、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在吃腊八粥时,有意的介绍一些粗粮给孩子认识,并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2、请家长讲一讲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3、情感资源:邀请爷爷奶来小朋友园吃腊八粥,感受节日的快乐,增进情感。
六、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七、主题总目标: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小朋友在看看、说说、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动中,加深小朋友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小朋友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小朋友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都能得到了培养。各班老师结合班级情况以及年龄特点选上相关课程,及时将教学收获轨迹呈现。
腊八歌教案篇4
活动来源: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在我国,腊八节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而腊八节对于我们幼儿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为更好的让宝贝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关于腊八的活动,以此增长幼儿对传统民俗的解。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元旦和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4、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初步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马上是元旦,我们迎来20xx年。在元旦的这一天,同时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出示绘制好的日历)
阳历是1月1日,下面还有小字,是十二月初八,你们这是什么日子吗?
告诉你们哦,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腊八节知多少。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三、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四、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扁扁的红豆,
圆圆的桂圆,
胖胖的花生米......
五、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活动反思:
腊八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大多成人化的色彩较浓,离儿我们幼儿的生活较远,但这一传统节庆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元素,但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孩子的死板的课程,一定是枯燥乏味,本着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宗旨,使这一传统节日更贴近儿童发展实际。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校对的方式,孩子们解到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将腊八节的食材和如何看日历的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符合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提升有效的经验,体现课程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腊八歌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主题: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 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腊八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腊八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孥孥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歌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