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认真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田忌赛马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听一听,想一想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请同学们边听边闭目想象。(播放《赛马》)
2、欣赏了这段曲子,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猜一猜,读一读
1、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不仅体现马列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赛马场去看一看。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猜一猜:这个故事将会讲哪些内容?
(估计学生会答:作为比赛,要有对手,那么赛马的对手会是谁?是怎样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
师据生所答进行板书:跟谁赛?怎样赛?赛马结果怎样?
2、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你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都能了解。自读课文,等会儿请同学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生作答,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 第二次
初赛失败 孙 再赛胜利
田忌 齐威王 膑 田忌 齐威王
上——上 献 下——上
中——中 策 上——中
下——下 中——下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咱们先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播放两次赛马场面)
2、同学们能当一当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下吗?请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先准备准备!
3、生上台解说,评价促进。
四、演一演,评一评
1、你解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如果宋世雄在场也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当了一回体育解说员,下面请同学们再当一当演员,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演一演,再现当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场面,那一定非常有意思。同学们想尝试尝试吗?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先4人一组来演一演,每组安排一人作赛马解说员。
(每组安排4人:一人饰田忌,一人饰齐威王,一人饰孙膑,一人作赛马解说。)
2、掌声有请第一组上台表演。(生表演)
3、欣赏了赛马场上田忌与齐威王、孙膑的表演,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呢?对照课文内容,我们来评一评!
4、估计生会指出扮演齐威王的同学没有把齐威王正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列的情节表演出来。相机作如下指导:引导想象:齐威王可能会怎样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呢?他夸耀自己的马时可能会怎样说?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在组内说一说,演一演。
5、指名“齐威王”上台表演。
6、再一组完整地演演。
五、访一访,问一问
角色转换,教师扮演记者进行赛马现场采访。估计教学程序如下:
记者:观看了这场赛马,我(老师饰)作为一名记者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孙膑,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这可多亏了你呀!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到调换马列的出场顺序这个好主意的?
孙膑:当时,我看见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于是我就想田忌的上等马比不过齐威王的上等马,但肯定能赢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也一定能赢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会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于是就为田忌出了这个主意。
记者:请各位观众评价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众生评)
记者:的确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啊!(板书:勤观察 善思考)
记者:田忌,祝贺你!第二次赛马大获全胜!这一败一胜,你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吧,能跟大家说说吗?
田忌: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丧失了再战的勇气。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计策,多一个计策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记者:说得多好!谢谢你的至理名言。
记者:尊敬的齐威王,这次你输给了你的手下,你一定很懊恼!其实没什么,常言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买个教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恕我冒昧,敢问大王,您认为这次失败给您的教训是什么呢?
齐威王:哎,我太骄傲了哪有不失败的?
记者:是的,我们做任何事都就记住“胜不骄,败不馁”!(板书:胜不骄 败不馁)
记者:如果再来第三次赛马,有一批谋士能让您取胜,您愿意挽回败局吗?
齐威王:十分愿意,有出此良策者,赏上等马一匹。
注:以上采访的田忌、孙膑、齐威王可以是班上任何一个学生,且每个问答不局限于一问一答,鼓励一问多答。)
六、写一写,练一练
1、齐威王已经下了赏赐令,请大家都来为齐威王献出良策,并依照前两次赛马的写法,写一写第三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提示: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齐威王先拿上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最后拿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赛结果,齐威王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加“——”线处为学生填写。)
七、读一读,写一写
逛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做一做
1、我国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像这类以智取胜的故事还很多,如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课外,请搜集以智取胜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2、观看运动会上60米赛跑的场面,按一定的顺序将比赛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第一次 第二次
初赛失败 孙 再赛胜利
田忌 齐威王 膑 田忌 齐威王
上——上 献 下——上
中——中 策 上——中
下——下 中——下
(勤观察 善思考 胜不骄 败不馁)
反思
对策问题是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对策问题,了解一些对策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成功之处:
1.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或历史事件。在教学中,通过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第一次的比赛中,田忌是怎样和齐王对阵的?为什么输了?在第二次比赛中为什么能战胜齐王?为什么要用自己最弱的马对齐王最强的马?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田忌以弱胜强的策略产生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寻找、分析最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让学生填写在书上,从而找到获胜的策略,经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事件,寻求最优策略的过程,并积累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在应对策略中使学生深入进行思考,以弱克强必须满足什么前提条件:一是齐王必须先出,知晓他的应对策略;二是全盘考虑,田忌先以最弱对齐王最强的马,然后再依次应对,从而整体取胜。
3.发现报数问题的规律,分析应对的策略。在教材的数学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在这一问题中,先通过学生实际的报数,初步体会报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发现规律:10÷(1+2)=3……1,如果出现余数我先报并且先报余数1,然后对方报2,我报1,对方报1,我就报2,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如果没有余数就让对方先报,对方报1,我报2,对方报2,我报1,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如果出现对方先报2,我要想确保获胜,就必须用(10-2)÷(1+2)=2……2,我就要必须接下来报2,然后对方报1,我报2,对方报2,我报1,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
不足之处:
这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在处理练习题的游戏中出现了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再教设计:
可以把报数游戏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练习,发现规律,这样效果会更好。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积累描写人物心情和神态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3、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合理分析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根本道理。
教学媒体
课件、纸马
课前学生准备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重视——( ) 赞扬——( )
教学流程
(一)兴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都特别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尤其喜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1、 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提示:注意“忌”上半部分上自己的“己”。
2、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提问(1)田忌与谁赛马?结果怎样?
(2)谁能课文中的一个词来介绍比赛的结果?
2、指名回答
(三)抓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
1、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可以看出田忌与齐威王赛了几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板书:初赛失败 转败为胜
2、读读课文,找找两次赛马的.相关段落
3、指名分节朗读
(四)学习两次赛马过程
1、一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2、出示:第( )次比赛时,田忌用( )对齐威王的( ),接着用( )对齐威王的( ),最后用( )对齐威王的( )。由于( ),所以( )。
3、试着自己说说两次赛马的过程,小组交流
4、指名上台介绍,另请一位同学用纸马来摆一摆。
5、总结:说的很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五)质疑推理
1、看了两次赛马,你有什么疑问的吗?
同样的马,两次的比赛却完全不同,原因在那里?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
出示: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板书:调换顺序 孙膑献计
3、 这样的顺序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小组为单位,用纸马摆一摆
4、 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可见孙膑真是一个( )的人。
(六)理会孙膑的聪明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齐威王也想不出,而孙膑却想出来了?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体会一下。
(1)从刚才的情形看------ (善于观察)
(2)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合理分析)
(3)一匹也不用换----你就照我的意思办吧-----(知己知彼)
3、用一举话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
(六)总结积拓展
1、总结课文,体会孙膑献计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观察、合理分析。
2、你想对课文中的三个人物说说什么?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 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 忌: 下 上 中 赢
本课小结 在课上我运用了学具马让学生摆弄,学生很兴奋,兴趣极高。又提问: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将直接引述改为间接转述:
1、 日本人对齐白石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
2、 阿瓜高兴地举手说:“我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田忌赛马的经过,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成功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再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不同,体会孙膑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懂得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板)读准“忌(j )”,他特别喜欢赛马。(板: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6 田忌赛马
二、初 读课文,了解课文层次。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书,检查阅读情况,师生共同正音。
3、检查生字读音,出示生字词。
丧、讽、蔑、赢、序 指点笔顺
扫兴 肩膀 挖苦 疑惑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夸耀 讥讽 轻蔑 顺序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四段。
一段(1~2)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输了。
二段(3~12)孙膑看了这次赛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和齐威王再赛一次。
三段(13~17)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
四段(18)总结了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第一次赛马是怎样比赛的?指名学生到黑板前面用齐威王和田忌的三组不同等级的“马”分别演示比赛情况。
3、田忌失败 原因是什么?出示“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指导读,注意“每个等级”“都比”。
4、联系上下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失败了,比赛输了,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他的好朋友孙膑,孙膑给他想了个取胜的计策。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随堂练习 。
1、 抄写生字:忌、丧、讽、蔑、赢、序 师指导:忌、丧、蔑、赢写法。 五、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田忌 垂头丧气 轻蔑 讥讽 赢了 顺序写法。
2、指名读第一段。
3 、指名上黑板画第一场赛马规则、结果。
4 、过渡:田忌正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忽然看见了他的好朋友孙膑,结果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讨论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田忌的话开始是气愤,后来是将信将疑,再后来是自信。孙膑的话应该读得胸有成竹。
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一匹也不用换”可以看出孙膑是经过观察分析双方的实力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⑵“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说明了孙膑对自己的办法很有信心。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意,体会齐威王初赛取胜骄傲自满的态度。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2、指名读课文,演示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 、每场比赛, 齐威王有哪些表现?“心慌”“目瞪口呆”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齐威王根本没想到田忌会赢。)
四、讲读第四段。
1 、齐读第四段。
2 、讨论:“只……就……”说明了什么?(说明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3 、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 因为“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4 、孙膑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想出取胜的办法,说明孙膑足智多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1、填空:(出示)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转 为 的事,说明了 , 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表达的。
出示“思考·练习2 ”的三句话总结。
(课文先讲了初赛中“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失败了。接着又讲孙膑观看这次比赛时,经过观察分析后,得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结论。积极动脑,想出了取胜的办法。最后讲了孙膑的办法“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使田忌转败为胜”。)
六、随堂练习。
说说书后带点词语的意思。
作业设计:
1、填字成词。
( )头( )气 ( )有成竹 得意( )( ) 目( )口( )
2、辨字组词。
塞( )输( )慌( )瞪( )
赛( )愉( )谎( )蹬( )
3、根据带点字,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扫 兴 (x塶g x宯g ) 垂头 丧 气 ( s刵g sh刵g) 转败为胜(w 卛 w唅)
目瞪口 呆 (d乮 d 刬 )得 意洋洋 (d d噄) 约定 ( yu y刼 )
4 、写近义词。
扫兴( )讥讽( )轻蔑( )次序( )
夸耀( )挖苦( )疑惑( )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
1、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学习1—3小节
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5
一:课题
田忌赛马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赛马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喜爱的一种活动。齐国大将田忌十分喜欢赛马,课文讲的就是赛马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给课文分段
3、讲读第一段
(1)我们看一下比赛情况,齐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况?
(2)指名回答: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原因?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换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第一次田忌失败了,他有那些表现?(扫兴、垂头丧气)
(4)想象以下,齐威王有那些表现?
4、讲读第二段田忌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1)朗读课文
(2)孙膑给田忌出注意时,,田忌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田忌有什么弱点?
(3)孙膑的表情、心理是怎样的?(胸有成竹)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读课文,体会孙膑的品质?(观察认真,善于动脑)
(5)体会齐威王的性格品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组表演
(8)练习
5、讲读第三段田忌要同齐威王再比一次,齐威王同意了,我们来看以下比赛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田忌是如何取胜的?找同学演示一下
(3)田忌胜利了,齐威王有那些表现?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4)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1)只就说明什么?(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7、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忌:
下
上
中
赢
六、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完成练笔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借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课文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一、二节)初赛失败。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都失败了。这一段重点讲了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可是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都失败了。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各人自己给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田忌如能认真分析马力的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第二段(第三节至那就来吧。)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决定再战,齐威王应战。这一段主要写三个人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最后再赛胜利。)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是田忌两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使学生懂得,第二次赛马方法,可以把赛马的力量对比转为彼弱我强,其余的方法均对田忌不利。从而让学生明白孙膑善于动脑和惊人的智慧。为课文末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奠定基础。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重点语言的咀嚼品味:
(一)描写田忌情绪的语言:
1.垂头丧气低着头,很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缺乏信心比赛的神情。
2.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第一句】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第二句】
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吗?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第三句】
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
(二)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第一句】
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第二句】
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第三句】
摇摇头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第四句】
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三)描写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
?第一句】
正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马便讥讽田忌:还不服气?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第二句】
轻蔑地说:那就来吧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可能性,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安排了田忌先输一场,使齐威王仍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就为田忌取得后两场的胜利奠定基础。
?第三句】
齐威王有点心慌了。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有点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如何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这个道理,是教学时要突出的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一)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熟读课文,分析内容。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学懂课文,掌握生字。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轻蔑、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
词语注释
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在课文中是说田忌此时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助都错误地理解了。
疑惑:怀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有打算。在课文中,是说孙膑经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已有转败为胜的策略和把握。
讥讽:用尖刻的话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课文指齐威王嘲笑田忌赛马输了。表现出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文中指齐威王只凭马力不善智谋的盲目骄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齐威王吃惊而发愣,觉醒过来为时已晚了。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逐段讲读、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
第三课时:研究写作方法,如何表达中心思想。
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
1.解题入手,理清脉络,感知全文。
(1)主要写什么?(赛马)
(2)田忌赛马是写谁和谁赛马?
(3)课文怎样写赛马的经过?比赛的结果怎样?
(4)教师边提问边板书
2.分段讲读
?第一段】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读课文,然后提问: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
(2)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讲解体会三个人的对话。提问:
(1)孙膑是根据什么安排出场顺序的`?
(2)孙膑想出的比赛方法是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后,帮助学生理解孙膑是在观察赛马的同时,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取胜的可能性。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质。
(3)齐威王为什么失败?讲解描写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言,指出他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4)齐读最后一小节后,启发思考:
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让学生统观全文从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来领会以强赛的方法不当,必然要失败。孙膑的赛法是在不同等马出场顺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帮助孙膑准备再赛。最后田忌按着孙膑的指点,终以二比一战胜了齐威王。
(5)从田忌第二次与齐威王赛马的胜利,你认为孙膑是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谋善断的人)
(6)说说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7)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总结后完成全部板书。
3.通读全文,每读一段后说出段意,读全文后明确本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四、提示
(一)讲读重点:
1.全文抓住赛马这一线索进行讲读。
2.第一段抓住赛马失败的原因讲读。第二段抓住再赛转败为胜的原因讲读。第三段抓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一句讲读。同时讲清比赛方法。
(二)教法建议:
教学时,可以围绕赛马这条主线抓住三个顺序安排教学步骤 :
1.抓情节发展顺序。紧扣题目,从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胜利三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记叙的。
2.抓马匹对应顺序。根据初赛失败和再赛胜利的原因理清出场顺序,使学生明确马匹对应顺序的改变才转败为胜的。
3.抓再赛胜利的输赢顺序。根据马匹对应顺序、理清输胜胜的顺序。明确田忌是在孙膑赛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点后取得再赛胜利的。
(三)朗读建议:
1.(老师)讲前读:读全文,粗知课文主要内容;分节读,要扣住教师提问读。
2.(老师)讲后读:分角色读孙膑献策部分,要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读田忌和齐威王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齐读每次比赛结果的语言。结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解反复读。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能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了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范读全文,了解大意。
2.预习课文。
①学习生字。
拼读生字,识别字音、字形、字义。
忌:上部分“己”不出头,不可写成已或巳。
丧:下部分不能多写一笔“丿”。
赢:下部分是三个字组成“月、贝、凡”
②学习词语。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消沉。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
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田忌赛马
审题,哪个字最重要?赛。
由这个“赛”字你想到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写了什么?
2.分析重点句子“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用简练的话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三~十二自然段)
分角色读课文。
练习有语气地读。
读文时讲解“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段(十三~十七自然段)
1.指名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教师讲,这段的结构为总分总。
2.指名读。
抓“又”字,说明是第二次比赛。
分析第一场:赢的是什么马?(上等)输的是什么马?(下等)
找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安排?第一场比赛起什么作用?
3.用图片表示第
二、三场比赛的结果。
追问:齐威王最后怎么样了?
失败。“目瞪口呆”。什么是目瞪口呆?这表示什么?
再问:是谁起的作用?
板书:孙膑。
五、齐读最后一段(十八自然段)
齐读。
说说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小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巧妙安排,这是取胜的关键。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并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赤壁之战》词语。
二、导入新课,布置自学。
(一)布置自学题目。
1、,给带点字注上拼音。
扫兴()约定()
转败为胜()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得意洋洋()
2、比一比,组词。
赛()级()慌()输()
塞()极()谎()愉()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挖苦: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4、从课文中找出反义词。
胜利()结束()
镇定()得意洋洋()
5、读通全文。
(二)学生自学。
三、交流讨论。
四、齐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赛马为什么结果不同。
2、谈谈学了本文的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自读课文,思考。
1、填空:
田忌齐威王结果
第一次上等马对()()
中等马对()()
下等马对()()
田忌齐威王结果
第二次()对()()
()对()()
()对()()
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3、孙膑的计策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
1、略。
2、因为孙膑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3、关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四、讲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扫兴”?
2、指名读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田忌、孙膑、齐威王说话的语气同吗?
分角色朗读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3、指名读第十三至十八自然段。
4、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失败了不气馁;
(观察要仔细;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筋……)
五、作业:
按四人小组,练习复述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有感情,最吸引人。
田忌赛马优秀教案8篇相关文章:
★ 跳舞教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