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是认真准备好适合教学情况的教案,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折蘑菇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折蘑菇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双脚同时跳,尝试并学会屈膝团身行进,钻过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蘑菇卡片,小篮子2只。
2、场地中间摆两排跳圈,左右两边各摆两个钻圈;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做“小白兔体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上面有几块大石头和一颗横在河上面的树洞桥,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
师:小朋友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有说从石头上跳过去的;有说从树洞桥钻过去的,可是每个石头上只能过一只小兔,树洞桥也只能过一只小兔,我们那么多的小兔,每只小兔采了蘑菇要很快的把蘑菇送回来放到妈妈准备的篮子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很快的'过河又很快的回来呢?(有顺序的从石头上跳过去,再从树洞桥钻回来。)
师:现在就请小兔试着跳过石头采蘑菇,如果你跳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跳过去的,又是从哪里回来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过去,又是怎么回来的并示范给大家看。
教师小结跳的动作:双脚并拢,向前跳。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师: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跳过石头采蘑菇了,每只小兔一次只能采一颗蘑菇,采到蘑菇后从树洞桥把蘑菇送回来,小兔们出发!
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三、结束部分
1.坐在地板上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
师:小兔们今天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蘑菇,大家一定很累了吧,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捏一捏,锤一锤,抖一抖。
2.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户体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符合我班幼儿好模仿、好动的特点,我选择这一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中去。因此,我选择了小白兔这个角色,采用故事的情景教学法,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我以兔妈妈带小白兔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活动中我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孩子们在活动中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游戏过程中,他们也非常的有次序,都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此次活动的设计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通过游戏幼儿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活动效果较好。
折蘑菇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初步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
3、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政府禁毒的立场,并学生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禁毒立场。
教学过程:
a:同学们,禁毒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禁:禁止;毒:毒品。(请同学回答)
b:今天,我们将了解有关毒品危害性的知识。 a:联合国一份文件中提出: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几乎影响每个国家,尽管在各个地区人们吸毒的程度和特点各不相同。在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吸毒趋势已经开始汇聚起来。与毒品有关的问题包括不断增加的犯罪和暴力、易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和肝炎、不少人(因患相关疾病)需要治疗和急症,以及社会行为下降。
b:全世界竟有这么多人遭受毒品的危害,已经是触目惊心了。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a:可以说毒品一旦进人人体,就会对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b:为什么又说毒品“祸及家庭”呢?
例子:10岁那年,小超被“坏事”拉下了水。“有人把瓶子里剩下的一点水,用注射器给我打针。刚开始感觉晕头转向,不舒服。又打了几针,就像神仙一样飞起来了。”——那些“水”里有毒品,小超从此染上毒瘾,发作时若没有毒品,不管抽多少根烟都不顶用,浑身如蚂蚁乱咬,“连骨头里面都疼,站都站不起来。”小超说,自己有一个担忧。担忧的是身高。因吸毒,小超的肝脏受到了损害。“肝坏了我就长不高。个子太小,将来被人欺负。”
例子::据江苏某戒毒所统计,在不法分子的引诱下,因好奇而吸毒的青少年占收治戒毒人员的45%。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曾调查过205名25岁以下的戒毒学员的吸毒原因,结果因“好奇”吸毒的约占70%。
案例三:罗琦9岁时,父母离婚,她与外婆一起生活,连妈妈都很少见到。13岁喜欢上霹雳舞,辍学进了一个私人组织的歌舞团。1992年,17岁的罗琦独自到北京闯天下,很快成为一个乐队的主力歌手。第二年,因与人争执,左眼被打瞎,仅仅两个月后,她就以一首《选择坚强》,重新回到歌坛。正当她红遍全国时,在圈内朋友的影响下,她开始吸毒了。
a: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吸毒真的害人不浅啊!所以说“吸毒已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b: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贩毒分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在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
a:毒品还曾经是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武器,谁给大家介绍介绍林则徐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通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面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接着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
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石灰。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将生水马上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
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
b:解放后,中国政府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毒品。现在毒品再次侵入我们国家,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入到毒品斗争的行列中来呢?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
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a:对,我们从小就要明白毒品的危害,不去触碰毒品!
折蘑菇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彩色绸上尝试不同的玩法,发展走、跑、爬、跳等基本动作。
2、依据不同的信号调整身体运动的方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黄、蓝大绸布若干;竹梯、平衡木;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快乐小司机
师: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去公园玩吧!(听着音乐做律动:模仿擦车、开车、摁喇叭、转弯等动作。)
师:公园到了,我们把汽车停好,进公园玩喽!
(二)情景游戏:彩绸变变变
1、顺着小路走一走——把绸布分别铺在竹梯和平衡木上成小路
师:这里有两条小路,我们一起走一走。(带着幼儿依次走过小路,提示幼儿保持身体平衡。)
2、经过小河跳一跳——把蓝色绸布对折成小河状
师:前面有两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运用跨跳或并脚跳的方法过小河。)
3、看到山洞钻一钻——把红色绸布做成山洞状
师:小朋友们都过河了吗?我们一起钻山洞喽。(幼儿手脚并用爬行,身体尽量不要碰到“山洞”。)
(三)自由探索:彩绸真好玩
(自由探索彩绸的多种玩法。)
1、师——这里有好多彩绸,你们看看有些什么颜色?(红、黄、蓝)数数看一共有几块彩绸?
2、师——漂亮的彩绸宝宝要和我们做好朋友一起玩呢!你想跟它怎么玩呢?(引发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如倒爬;顺爬;滚;抖动彩绸,幼儿用脚踩;幼儿与教师结伴玩吊竿;两位教师拉住彩绸两头,幼儿双手吊在上面蹦跳或摇荡;用彩绸作渔网,玩捕鱼、坐轿子等游戏。)
3、师——下雨啦,快点找个地方躲起来吧!(一起躲到大红伞下)风好大呀,把大红伞吹上去了,风小了,大红伞下来了。 (变换伞的高度。)
师:哎呀!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大红伞吹跑了,我们快去把它追回来吧!(大红伞四处移动,幼儿跟着目标快速追逐奔跑。)
师:大红伞终于追回来了,和好朋友靠得紧一点,我们再也淋不到雨啦!
(四)放松整理
师:雨停了,天晴了,我们也玩累了,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北京爱乐幼儿园)
?抹肥皂》—分组教学活动
?抹肥皂》—分组教学活动
折蘑菇教案篇4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识记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读懂读顺,初步读出不同的语气。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思路]
用动画和故事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的发音;再引导学生从兔妈妈和小黑兔与小白兔的对话入手逐段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让学生在读、听、评的过程中相互正音。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练、提”。引导学生先看书上的笔顺表,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演示)兔妈妈出门采蘑菇的画面,教师故事导入: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会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2.板书课题:蘑菇该奖给谁。指导读好“蘑菇”的“菇”是轻声
3.齐读课题。
[看动画片和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给谁了吗?小朋友们先自己读读课文吧!要求,标好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同桌帮忙。
2.交流反馈:
(1)提问: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奖给了谁呢?(指名回答)对呀!是小白兔。现在我们快去帮兔妈妈采蘑菇吧!兔妈妈可是要闯过三关,才能采到蘑菇的哦!
(2)第一关:检查词语
蘑菇 提着 跑得快(注意读准轻声)
临走 参加 奖品 (注意读准前鼻音)
嘱咐 练习 得意地说(提示“得”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e”.)
①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正音
②谁来当小老师带读?(指名领读)。
③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去掉还认识吗?(去拼音开火车读。)
上面这些词语,我们都读准了,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准吗?
[一年级的读书水平低,在“读通”训练之前,要把字音的障碍扫除,并通过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然后再把生字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有助于读通课文,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第二关:分小节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①谁来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蘑菇”“临走”“嘱咐”等词语)
③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④齐读。
2、第2—4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①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老师现在加大难度了,谁能来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读)
②提示注意“难为情”“得意”等词语的读音。(学生练读)
③同桌分角色朗读。
3、第5-7自然段
①同样是兔妈妈的孩子,怎么会跑得不一样呢?兔妈妈忍不住得问,齐读第五自然段。
②看小黑兔和小白兔练习跑步的情况。(看动画)
③指名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评一评。
④男女分角色朗读。
4、第8-10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奖品”“冠军”等词语的字音)
③分小组朗读。
(4)第三关: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比比谁是朗读高手?指名3人来当小黑兔、小白兔和兔妈妈(戴头饰)。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练、提。指名读。
2.学生自学 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字形。
3. 学生交流: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字的认读和书写,重视让学生从自我出发,鼓励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介绍识记的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认字、记字。]
6、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回家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蘑菇该奖给谁
草地图 蘑菇图
小白兔 小黑兔 兔妈妈
折蘑菇教案篇5
设计背景
根据小班年龄段对艺术的初次接触,先从最简单的涂色课开始,由于孩子们对卡通版的蘑菇点点非常喜爱,所以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色的方法。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涂色的乐趣。
难点:涂色的要领,不要涂到外边。
活动准备
1、 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若干,未涂色的蘑菇图案和伞的图案若干。
2、 手绘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问题一:今天外面冷不冷呀,为什么这么冷呢?(引出下雨下雪。)
问题二:雨滴或者雪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引出身上会湿,会感冒。)
问题三: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工具挡住雨滴和雪花?(引出打伞的话题。)
2、教师:我们用自己的手来做一把小雨伞好吗?来,打开我们的小雨伞。
引出手指谣:小雨伞,真淘气,爱和雨滴做游戏,转一转,嘀嘀嘀,滚一滚,淅沥沥,滚滚转转真有趣!
注意手指动作要领,注意发音标准。加快语速来调动幼儿情绪。
二、基础部分:
1、(出示图一:五颜六色的小雨伞。)
教师:这是谁的小雨伞,怎么没人要了呢?来猜一猜知这把小雨伞是谁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最后告诉答案,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蘑菇点点。(出示图二:涂过色的蘑菇点点,很开心的表情)
问题一:为什么要叫它蘑菇点点。引出蘑菇点点身上的花衣裳。
问题二:咦,外面下雨了,可是蘑菇点点却把小雨伞忘到家里了,他会怎么样啊?
引起幼儿猜想蘑菇点点会淋湿,会感冒,最后公布答案。(图三:蘑菇点点在雨滴下面,哭泣的表情,身上的点点的颜色被雨水冲掉了)
问题三:宝贝们,我们的新朋友蘑菇点点花衣裳不见了怎么办?
幼儿观察图片,引出为蘑菇涂色.
2、教师:将图一打开当范画,给每位幼儿准备油画棒和一张蘑菇图片。请幼儿为其涂色.
注意一:幼儿只能为点点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脸蛋上的脑袋上。不能够把颜色涂到黑色边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儿不要把油画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涂色过程中指导幼儿换颜色涂。
三、结束部分:
将好的作品拿出来给其他幼儿观看,点评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颜色的幼儿将油画棒放回盒子里,老师为其作品写名字,拍照。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点点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伞也想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我们一起为小雨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图一当范画(五颜六色的小雨伞).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未涂色的小雨伞.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这节美术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小结:
一.刚开始的手指谣是个形象而又简单有趣的导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重点在涂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谣上并没有要求孩子能够熟练.我发现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导入游戏在是一个活动很关键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专注在老师这里,老师的情绪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二.在出示范画时,由于范画纸张过小,色彩没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导孩子为蘑菇点点穿花衣裳方面,程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时间过长.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比较少,应该让孩子有大胆猜测的机会,发散他们的想象力.
三.在评课当中,发现这几幅范画可以再延伸做成绘本,给孩子更宽的想象空间 ,充分吸引到孩子.
四.涂色前就应当告知孩子涂色要领,也不至于孩子随便的涂画,这一活动目标没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经验尚浅,对幼儿的反应不能很好的应对,活动中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折蘑菇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向前进跳。
2、能正确区分数量“1”和“2”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每人一个。
2、“蘑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游戏前散放在场地上。
活动过程:
1、师幼枉小兔头饰。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
2、师:明天要下雪了,兔宝宝们我们快到森林里去采些蘑菇回家吧。
3、幼儿学习双脚向前跳入场地内采蘑菇。
4、要求幼儿第一次采一个蘑菇,第二次要采两个蘑菇。游戏中提醒幼儿双脚要同时跳起来。
折蘑菇教案篇7
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2、发展幼儿上下肢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品质。
准备
垫子(席子)、平衡板、硬纸板剪成的一些“石头”,弓形门、蘑菇图片
若干份、几个小篮子等。
过程
1、启发教师当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子。告诉幼儿:兔妈妈要带小兔子去
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路上要爬山、过河、钻山洞庭湖,很不容易。哪些小兔子
不怕困难,愿意和兔妈妈一起去采蘑菇?
2、练习本领兔妈妈提问,幼儿回答并试着练习。
① “遇到小山怎么办?”
“爬过去。”
让小兔子在垫子和席子上练习爬行动作。
② “遇到小河怎么办?”
“从小桥上走过去。”
“卷起裤腿趟过小河。”
小朋友小心翼翼地过“小桥(平衡板)”,卷起裤腿中趟过小河的动作(在
“石头”上跨跳)。
③ “遇到小山洞怎么办?”
“钻过去。”
教给幼儿紧缩身体,变得小小的,从弓形门下钻过。
3、采蘑菇鼓励幼儿跟“兔妈妈”一起去采蘑菇。要求幼儿一个接一个、
不拥有挤地“爬山”“过河”“钻山洞”“采蘑菇”。除此之外,还要求幼儿在
采蘑菇的路上,要像小兔子一样双脚连续前跳。
4、把采到的.蘑菇放进几只篮子里,请几只小兔子兔妈妈拿着。全体从原路
返回。
建议
1、事先布置好“山洞”“山”“小河”,有关的活动器械要有目的有秩序地
摆放好,根据场地情况灵活安排。
2、有条件的话,可让每个幼儿戴上小兔子头饰;增设一些活动器材和内容。
3、活动结束,及时让幼儿把手洗干净。
折蘑菇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 蘑菇钉教案6篇
★ 蘑菇伞教案8篇
★ 小蘑菇教案8篇
★ 美术蘑菇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