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绵羊》教案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贴近生活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小绵羊》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小绵羊》教案5篇

美术《小绵羊》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从里向外的方法画螺旋形,表现绵羊的羊毛皮。

2、学习在指定范围内均匀地进行添画活动。

3、认真仔细地绘画,喜欢绘画活动。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蜡笔。

2、绵羊玩具。

活动过程:

一、唱歌曲《棉花糖》导出活动主题:绵羊。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今天大家真开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在唱歌过程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顺序为小鸡、小鸭、小兔、老鼠、小羊)

2、幼儿回忆刚才唱过的动物有哪些。

①“刚才我们变出了哪些动物呢?” (小鸡、小鸭、小兔、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么样子的啊?”教师出示小羊的范图。引导幼儿有次序的观察:头(有弯角;有胡子)→身体上面长了羊毛皮→尾巴(短小)

二、激发幼儿为小羊添画的兴趣和热情。

1、你们看,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小羊呢?”“你们想帮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吗?小羊的衣服是怎样的呢?

2、教师小结:小羊的身上穿着一件有卷毛的衣服,上面有很多卷卷的毛皮,很暖和。

三、教师引导幼儿练习画螺旋形。

教师:怎样才能画出卷卷的羊毛呢?

1、教师示范画,请幼儿观察怎样从里向外画螺旋形。

2、幼儿徒手练习。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张贴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美术《小绵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拓印的方式表现绵羊椭圆的、茸的身体。

2、探索用报纸团拓印绵羊身体方法。

3、体验小云朵变成绵羊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幼儿触摸过毛茸茸、柔软的东西,如毛绒玩具等;认识绵羊,了解绵羊毛茸茸的特点。

2、用纸团拓印出的绵羊身体的范画一幅,画有草地的作业纸若干。

3、白色。赭石色的水粉颜料,幼儿自己搓的报纸团,棉签。

要点提示

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不加水或只加少量水的白色颜料,这样在纸上拓印时才会出现毛茸茸的印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提供每组一大张画有草地的作业纸,让幼儿合作创作,画面的效果会更好。

活动过程

1、创设“云姑娘”飘来了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纸团拓印的画面效果。

(1)故事导人,引起幼儿对云姑娘的兴趣。

教师:云姑娘她飘呀飘呀,看见了一片绿绿的草地上,草地真美呀!云姑娘想到草地上玩一玩!

(2)教师出示画有草地的作业纸、纸团、白颜料,引导幼儿了解作画材料。

教师:这里有哪些材料?我们试着用这些材料来变变云姑娘吧。

2、师幼共同构建拓印胖嘟嘟的云姑娘的方法。

(1)教师:云姑娘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幻多姿。我们今天想要变出胖嘟嘟、圆滚滚的云姑娘,那可以怎么做呢?

(2)教师:怎么才能变出小小的、圆滚滚的云姑娘?又怎么变出大大的、圆滚滚的云姑娘呢?

3、幼儿尝试在“云姑娘”的情境中用纸团拓印绵羊的身体造型。

(1)教师:小草们也很想和云姑娘玩。我们在草地上变出许多云姑娘来吧!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表现大小不同的绵羊身体造型。

4、幼儿在“云姑娘变呀变”的情境中欣赏教师作画,体验云姑娘变成绵羊的惊喜。

(1)教师:“云姑娘”飘到草地上,看见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在玩耍,也想变成小动物的样子和它们玩一玩。猜猜,云姑娘会变成什么呢?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二次创作,用棉签蘸赭石色的水粉颜料,给小云朵添画上绵羊的头、角、腿,变出各种姿态不同的绵羊。

(3)教师:哇!草地上变出了什么呀?这些小绵羊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只小绵羊,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尝试表现不同姿态的小绵羊。

☆区角活动

①益智区:提供有关小羊的图书,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羊,了解它们喜欢吃什么。

②美术区:提供画有绵阳底图的作业纸、双面胶、棉花,让幼儿在底图上贴上双面胶和棉花,用粘贴的方法表现小羊。

☆环境创造

①收集一些姿态不同的绵羊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②将幼儿的作品组成一幅《草地上的小绵羊》的大图,布置在展览区,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姿态的小羊。

☆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有关羊的图画书。

美术《小绵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的讲述标志所代表的含义,对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感兴趣。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标志牌,ppt,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车去羊村,说说交通标志。(已有经验的交流)

1、跟喜羊羊一起开车去羊村。

2、说说路上见到的交通标志。

二、游羊村

1、闯关、认标志教师指导语:

喜羊羊想请大家帮帮忙,告诉它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你哪里见到过?

2、读图、理解地图

3、按路线游羊村。

1)找餐厅

2)找厕??

3)找无障碍通道

4)找电话亭给喜羊羊打电话。

教师小结:有了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就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方便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三、送礼物

1、教师指导语:喜羊羊给我们准备了一盒礼物,猜猜可能是什么?

2、小礼物上也有标志,我们一起在小礼物上找找这两个标志。

出示垃圾箱标志和qs标志。

这两个标志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知道酸会腐蚀牙齿,能说出龋齿三种以上的危害;qs表示这样东西是安全的,它是质量安全的标志。我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去找找在哪里还能见到这个标志。

教学反思:

如在《游羊村》这个教学活动老师在设计上老师以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为主要人物,让孩子们始终处于游戏的情境中,并且以游戏的形式引领幼儿进行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同时在环节的设计上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如在开始环节老师以开小汽车的游戏形式引出,让孩子们在模拟开汽车的活动中感知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后又以帮助喜羊羊的游戏方式,通过经验再现和互动讨论来认识生活中的日常标志,并在最后送礼物的方式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整个活动非常的轻松、有趣,让孩子们非常的开心愉悦,但不失对孩子的经验提升,真是寓教于乐。

美术《小绵羊》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羊的外形特征。

2、尝试使用拓包,用拓印的方法表现羊身体的外部特征。

3、初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神秘箱、黑色卡纸、拓包、颜料、羊的模型、羊布偶、kt版、抹布。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

这个神秘的小客人就藏在这个神秘箱里,我想请人过来摸一摸,猜一猜他是谁。(幼儿依次上前,3~4人)

师:这个神秘的小客人是谁啊?(小羊)我们一起来跟小羊打个招呼吧!小羊长什么样子啊?(圆圆的眼睛、鼻子、弯弯的嘴巴、长长的耳朵还有羊角)小羊是什么颜色呢?(白色)除了白色的小羊,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小羊?(黑色)

师:咦,小羊好像有点不开心呢,它说它刚刚和它的小伙伴走散了,找不到它们了,想请你们帮帮它,你们愿意吗?那你准备怎么帮它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哎,潘老师好像知道它的小伙伴在哪里了,不过要找到它们也需要你们的帮助哦,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小伙伴好吗?

2、教师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些什么?(卡纸、颜料)这些可都是寻找小伙伴的法宝哦,我们来瞧一瞧!

师:这张卡纸上有什么呀?(小羊)潘老师也觉得这像是一只小羊。这是一个小羊的轮廓。小羊的小伙伴就藏在这里面,看老师怎么把它找出来【拿出拓包】我拿出了一个法宝,你们知道这个叫什么吗?这个叫拓包,我们抓好拓包,沾一沾颜料,在小羊的轮廓里面轻轻地拍一拍,记得一定要把轮廓里面的小羊全部拍满了。猜猜看,小羊的小伙伴能找到吗?(小羊展出)找到了吗?(找到了)潘老师厉害吧,快为我鼓鼓掌!

师:咦,好像少了些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它没有眼睛和嘴巴)小羊还没有眼睛和嘴巴呢,那我们赶紧给他找出来吧!我们就用棉签沾一点黑色的颜料,轻轻地给小羊添上眼睛和嘴巴。

师:小羊终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它多开心啊!还有些小伙伴在哪儿呢?它们就藏在我们小朋友身后的桌子上呢!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都找出来吧!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活动延伸。

师:我们小朋友真厉害!一会儿就把小羊的小伙伴们找到了,它很开心。今天我们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新本领,用这个新本领找到了小羊的小伙伴,你们知道这个新本领叫什么吗?它叫版画。我们现在去洗洗手和小羊一起到外面玩游戏吧!

美术《小绵羊》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绵羊的情感。

2、培养幼儿较细致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力。

3、让幼儿初步感知绵羊的外形特征,了解绵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绵羊模型、水彩笔、画好绵羊轮廓的纸、磁带、多媒体设备。

活动分析:

绵羊对于幼儿来不是太熟悉,因为幼儿很少见到绵羊,绵羊具体长得什么样子,幼儿并不清楚,所以本活动,以让幼儿初步感知绵羊的外形特征作为重点,让幼儿了解绵羊于人们的关系作为难点。在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启发法、提问法,通过问题:你知道绵羊长得什么样子吗?绵羊的头上有什么?绵羊的身体上有什么?(引导幼儿从整体、头、躯体、四肢等分别进行讲述)你知道绵羊喜欢吃什么?它怎样叫吗?幼儿通过观察法、讨论法突破重点。在突破难点时,教师主要运用了启发法、鼓励法、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本活动的延伸活动是:动手操作《我的小绵羊》。

活动过程:

导入:

幼儿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教室,停在自己喜欢的车位。

展开:

1、幼儿观看课件,猜谜语,激发幼儿对认识绵羊的兴趣。丰富词汇:绵羊 sheep。

2、引导幼儿观察绵羊:

(1)绵羊长得什么样子?

(2)绵羊的头上有什么?绵羊头上有两只弯弯的角、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

(3)绵羊的身体上有什么?绵羊的身体上长着卷卷的柔软的毛皮,绵羊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

3、教师小结绵羊的外形特征。

4、提问:绵羊怎样叫?它喜欢吃什么?

5、启发幼儿了解绵羊与人们的关系。

(1)绵羊的毛皮可以做什么?

(2)绵羊的皮可以做什么?

(3)绵羊奶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绵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

6、教师简单小结。

7、激发幼儿爱护小绵羊的情感。

结束:

1、教师简单小结活动情况。

2、延伸活动:完成小绵羊的画。(添画)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小绵羊》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树》教案5篇

大班美术房子教案5篇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5篇

斑马美术教案5篇

小班美术披萨教案5篇

岭南版美术教案5篇

美术活动猫教案5篇

脸谱美术教案5篇

小班美术优质教案5篇

色彩的美术教案5篇

美术《小绵羊》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