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安排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备课时间,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五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五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认识颜色”。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与观察中感知各种颜色,在看看、讲讲、玩玩中进一步强化感知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问题设计同(1、))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次活动设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
2、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活动看一看、拿一拿、辩一辩强化幼儿的感官。
不足:我设计的问题过于单调、乏味,不新颖,请专家老师给以指点。
认识五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三篮礼物,大家一起看看都都是些什么东西?
学生观察图像,同时说出答案。
观察这些物品,按照形状,你会归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归类?看看图上这些物品,你能按照形状归类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将物品归类。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生活引用
爸爸给聪聪买了一个积木玩具,让它照着图像搭建出来,你看看,怎么帮助聪聪完成任务。
四、全课总结
认识五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5、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认识五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认识五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认识1、2,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养幼儿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愉快地参加小组活动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图卡1—2、贴绒动物卡1—2若干、数卡1—2、教学挂图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捉谜藏”引入:幼儿找动物图卡并数一数图卡上有几只动物。
2、出示动物卡、数卡、请幼儿给动物卡匹配数字让幼儿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并请孩子想象它们分别像什么?
4、分组活动:
第一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数字卡片,分别是…(让幼儿说),请小朋友把他们按顺序排好,排好后按顺序读一遍,再看看是数字几就送几个花片。
第二组:给数卡排队,做点卡。
引导语: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字卡按顺序排在操作板上,按顺序读一遍。再用印章在纸张上盖印,做成实物卡,数字是几就印几个,然后按顺序排在各自的数字卡下。
第三组:数物拼板。
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数字卡和实物卡,当数字卡找
实物卡朋友时,拼起来便会成一个长方形,请小朋友为每个数字卡找对实物卡朋友,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
5、展示第二组个别幼儿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检查,看印得对不对,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机地利用环境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一张凳子用数字1来表示,两张桌子用数字2来表示)
认识五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认识火教案5篇
★ 认识单数教案5篇
★ 认识课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