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水平, ,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天道王的观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1
网络上无意的浏览,得到了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感触。
“天道”——一部现代城市电视剧,触动了我尘封的心灵,仅仅看了几集,让我的心感觉像婴儿般在接受天雨的洗礼,久久回味。
习惯了现代安静生活的我们,何曾想到过外面还有更为崇高的生活方式,还有更为另类而又是我不断向往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听着“天国的女儿”,仿佛又回到了剧情中女主角那瞬间被震撼的永恒感受,听着纯净的乐声,感受纯净的灵魂从天而降,静静拷问心灵,默默流泪。
默默吸引我的是对剧中男主角不尽的解读,他高学历,对传统文化反感到骨子里但又有无上的包容,在经受不住对中国股市掠夺的良心谴责后,回到古城。
对男主角,我感受到了自己与他在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他叱咤商场,能够让古城“发烧友”汗颜,文学上所做词让文化局长羞愧难当,对人性的解读撬开万死不赦囚徒的嘴,而心理学的'造诣又让他生活的清楚明白。
这一切,都注定了他是生活在生活顶端的王者。
在使我感到生活的差距的同时,又使我有了细细解读他的欲望。
阶层,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在剧中表现的如此的真实,感觉是如此的不可逾越,在芮小丹与韩楚风的交谈中,芮小丹商场的购物中,都显示的如此震惊。
反过来想,阶层能否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还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问自己,是否需要辉煌一次?
对一个如我彷徨的人,最有益的良药莫过于精神文化的拯救,“天道”中的语言、剧情及灵魂的拷问无不是我的着魔的所在,愿更多的人喜欢。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2
?天道》这个电视剧我看了三遍,我迷恋于丁元英那惊世骇俗的才华,以及古城那三个音响发烧友发人深思的命运。
冯世杰,叶晓明,刘冰,这三个古城音响发烧友,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幸运于认识了高人丁元英,而丁元英又愿意无偿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如果他们能够一直紧跟丁元英,一直相信丁元英,他们的命运就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从农民变为公司董事,不再为衣食温饱发愁,公司也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跻身中国音响界知名品牌行列。
但是,他们的局限性,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自以为是,葬送了他们的锦绣前程,他们是不幸的。他们以为靠上了丁元英这棵大树,就将安心无忧的到达插满鲜花的成功的彼岸。他们认为,公司在丁元英的笼罩下,不可能发生风险。既然发生了风险,只能证明你丁元英并不是高人!于是他们不再相信,不再跟随,扒在井沿上看了一眼,然后又自己松手掉了下去。他们不知道,公司要想有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有惊险一跳!他们不知道,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没有挫折!
这三个发烧友里,唯一还存在点被救赎的可能的,只有冯世杰。因为只有冯世杰觉悟到,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自己的眼界、认知能力,抗风险精神······而叶晓明和刘冰,是不可能得救的,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完完全全地归结到别人身上,而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叶晓明是聪明的,但他是小聪明;而刘冰更是等而下之,不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试图用卑劣的手段重新上位,野心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最终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而面对同样的事件,肖亚文却因为自己的坚定判断和坚定相信,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格律诗音响公司董事长。欧阳雪同样,因为相信,她获得了丁元英股票上的巨大收益,并因此在自己的饭店之外,同时也成为了格律诗音响公司的二股东。那么芮小丹呢,她在和丁元英的交往过程中,表面上没有得到任何物质利益,她爱丁元英,她愿意为他全身心付出,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但她在精神上,在人生境界上,在格局上,全方位得到了丁元英的滋养和提升。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3
天道改编自作家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该书讲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良心发现后退出公司,并受到严重的惩罚。最后和芮小丹相爱的故事。
该剧由王志文老师主演,剧集相比小说略有改动,通过人物行为的刻画,更好的体现了“天道”所蕴含的意义。
这部剧多年前就看过,当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经历阅历不足,很难从中发现什么。直到前期在投资中感到顿挫无力、毫无方向,偶然浏览网页发现一位投资高手对此剧的一些总结,忽然有所感触,便将此剧刷了一遍,部分深刻之处反复回放。
两位主角:
1、是魔,是鬼,就是不是人的丁元英(王志文饰)
他是一个渴求超脱伦理,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奇人。自称是个“小混混”,但却常常作为商战中的组局人,事无巨细地操控着一切。他拥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观,看问题的角度和格局也与常人不同。
2、天国的女儿、丁总的红颜知己芮小丹(左小青饰)
她有着对美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爱就坦坦荡荡,以一腔孤勇生活着。像爱孩子一样,疼爱自己的恋人。若勇士一般,奔赴在除恶扬善的事业里。任务结束后,毅然扣动了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天国来,回天国去。
一、遵从规律,规律就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而人与人之间却是有感情的,感情中散发的光辉,就是我们凡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二、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没有神,只有规律。人只有掌握事实规律和自然法则才能拯救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神人”。
巴菲特当年只是加州奥马哈市的一个无名小卒,nobody。通过导师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指引,在好友查理芒格的帮助下,终于领悟了投资之道:企业的价值属性和交易的安全边际,此后所有的交易都遵循规律恪守天道,日积月累成为他人口中的“神”,然而在采访中却可以看到,他也只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有贪婪时刻。
在子女教育上,巴神也恪守“天道”,绝不给子女过多财富,仅仅供他们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因为他深知,子女若比我强,要钱何用?子女若不如我,钱会毁了他/她。。
三、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就是天道。
丁元英认为,透视这个社会,要通过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
一个国家之所以穷,是穷在思维上。穷在依赖强者,穷在期望救世主上,这是渗透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和判断。
丁元英在经历国外私募基金大肆捞钱获利的事情之后,得出“弱势文化”的最高际遇就是破格获取这样的结论(例如买彩票中大奖,前苏联那种强行平均主义)。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不可兼容,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大趋势让人担忧。
他已然察觉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了,可自身仍旧无法彻底摆脱这种弱势文化。所以他选择离群索居,参悟文化属性,反省自身。
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着越来越富;以及二八法则,八成的财富集中在两成人的手里,这对应的,也是文化的产物。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四、养儿真的防老吗?
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每个儿女都是为了还债,直不起腰来。
而老人如果一直想着回报,就会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亏了,心理就越苦。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直不起腰来的原因。
扭转这种观念,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解决好人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家庭的解体、单一家庭的出现,中国的养老方式最终必将以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必将消失。
五、股票市场之天道
遵循投资之原则进行交易,那便符合天道,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最终使得企业融资顺畅,社会欣欣向荣,人人皆有所赚。
若是贪心四起,采用巧取豪夺的投机之法,便是零和博弈,最终血雨腥风,投资人也会坠入地狱(可能是指破产跳楼?)
整部作品,从受众看,它是小众的。内容过于深度,注定不会有一个妖娆的卖相。没有小鲜肉的年代,老戏骨出演,题材也不是言情,旨在探讨文化属性对人的影响,探讨哲学和宗教,乃至探讨纯粹的人生观。
这是一部极其珍贵但又被低估的影视作品,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光辉或者阴暗,都是值得深思的。
作品中放至今天依然不过时的哲学思考、商业思维、研究视角,乃至其中蕴含的智慧,都值得反复品味,仔细推敲。欣赏过它,是我的幸运。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4
?天道》由张前导演执导,由王志文(饰演丁元英)、左小青(饰演芮小丹)主演在20xx年上映的商战电视剧。
丁元英是一位商业意识超前,具有反叛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先锋者。芮小丹是一位刑警,在丁元英暂住古城的时候与丁元英相识,二人由此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并掺杂商战戏份。
故事流水线不多介绍,下面针对笔者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女人“形式逻辑”的属性
典型的形式逻辑是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形式逻辑侧重于形而上学,容易孤立的看待事物;辩证逻辑侧重于辩证法,会动态、平衡的看待事物。擅长辩证逻辑的`人倾向于思考问题本质;擅长形式逻辑的人则会轻而易举对事物对错下判断。
不圈定范围仅以男女有别来讨论问题,会犯性别二元论的错误。将这句话回归到电视剧中,台词出处是芮小丹问丁元英“你怎么看待女人?说心底的那些东西”
丁元英:“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笔者认为丁元英或一切男性笔下的女性都是以男性视角出发的。并非说男性视角让他们包含恶意,而是男性视角存在天然弱势,也就是男人只能看到——“男人面前的女人”。
丁元英的论断出自对前妻的判断,他观察到的可能是前妻在处理男女感情上的形式逻辑。
在处理男女感情上,采取形式逻辑在笔者看来并无不妥。
夫妻双方将各自的婚姻角色扮演好,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否则女人婚后既要完成家务、工作还要辩证和独立以保持对丈夫的吸引力。为何不是老公时刻保持对老婆的吸引力呢?
对女性思维方式的指责向来是男人对自己失败感情找到的好借口~
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子》的《白马论》,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
2.格律诗的杀富济贫
格律诗杀的是民族品牌乐圣公司的富,济了王庙村农民的贫。
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除。丁元英行动前一直在思考的是,杀富济贫能否取得实效。
资源、财富永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正脱贫的只有自己。人所在阶层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人的格局,影响其社会资源占有度。
3.“强者文化”和“弱者文化”
丁元英认为,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该观点实质上与第2点一脉相承,不必过多解释。
最后,用所谓辩证逻辑的观点看,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在表达自我,该剧观点具备创作者较强的主观色彩和比较浓烈的说服意味。思辩的同时,也充斥着夸大的氛围。但还是值得一看~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5
?天道》,没有能够如此打动我的视觉形式,《血色浪漫》不行,《士兵突击》不行,那都是匠作。《天道》不同,他有魂。连里面的音乐,天国的女儿,都让我震颤,我在听,那震颤触及了心灵的深处。如同做爱高潮迭起时,从尾骨发起的电流,瞬间贯穿整个脊椎,直达头顶。那种电流在头顶汇集,积聚,终于达到顶点,一束蓝色的光芒从百会穴喷射而出直达苍穹,那耀眼的光芒布满天空,覆盖大地。我这苍白的语言无法予以描述,苍白。
感受美,感受灵魂,是一种能力。
我在劝说自己平静,甚至放下了手中的青瓷酒杯,抵御杯中红色浆液的诱惑。平静。
这样的触动和激动让我难以抑制内心表达的欲望。我和小男说,王志文演的角色大多跟我心理相同,思想一样,就连他以前演的黑冰等等里面反面角色都骨子里和我一样。。我渴望象丁元英一样,一个人,一个城市,一台音箱,一套茶具,一屋子书,每日凉皮、夹馍和冰峰就可以了。特别渴望,一年可以,几个月也可以,心里完全放松。这,才是能让我有些着迷的玩意。
这样的东西是有灵魂。一种形式的美,只有具备了灵魂才能沁人心肺,无论是音乐,美术,故事,只有有灵魂的,才有美,有打动人的能力。那种灵魂,才是艺术的核心。而面对这种美,需要有能力去感受,去通过内在的自我使之最大化,从而生华。这是个体能够控制的。而这种个体的生华也有不同的种类,无优劣之分。有些内敛,有的放纵。不由得不想起年少时看《悲剧的诞生》时虽然看不懂,但就是能够感受到那种对自由的追求,那种超越性的人生。我的主体对形式客体的升华如同尼采的酒神精神或是日神精神,随他便了,洒脱,狂放……在洒脱和狂放中挥洒人作为人的本性。
继续看下去,突然剧中的丁元英说出了“魂”,“雄性的魂”,再次触动。雄性和电视剧、电影一样,都是一种形式,需要魂来承托,这些形式无一不是在魂的基础上升华。冥冥之中有种超越个体主宰的东西,叫天命。如同刚刚对魂的阐述,他在这一集说出这个字就是宿命。这就是沟通,这就是我期望的沟通。沟通未必是用嘴说的,可以用心感受。
我想我是具备这样的灵魂,或者至少,我是期望在人生中不断地寻找这种雄性本身的灵魂。什么叫匠人,什么叫大师。匠人做到顶儿就是个手艺人,没灵魂。大师,有灵魂,境界上去了,拈花一笑。大众,永远是落后的。永远是把大师和匠人在匠人的技术层级去比较,所以社会的评价就摇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于无声处听惊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旦大师憋过了劲,横空出世,又有一帮傻逼跟着吹捧,其实他们并没看懂。
而对于想超越这个境界的人,千万别在乎短时期,甚至一定长的时期内大众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不在乎。想起纳兰容若的那句“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年少时为此而兴奋,现在,无所谓,不开就不开,已经追求过了叹什么叹。想流芳百世,想大众认可,找不自在。这让我想起来某个牛逼的人说的“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大众永远是愚昧的。其实不是不在乎,是不值得在乎,评价体系不一样。
而对于个体,关键在于不燥,稳得住。这是我现在面对的东西。我在把握。根本不需要浮躁,七八成都把握住了,现在剩那两三成,也不急,慢慢来呗。享受这个过程。
我围绕在呼唤中,如同莫言笔下的肉孩儿,被肉们呼唤。身边,那青瓷,那梅洛红,那玻璃杯和玻璃杯里的清茶,甚至盘中的鸭脖、鸭胗,那白瓷花瓶中盛开的百合,瞬间都有了生命。我听到呼唤,来吃我,来嗅我,来喝我,来看我吧!你强悍的生命和灵魂让我们的存在有了意义,被这样的灵魂升华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享受这种表达的欲望和自由,享受这种冲动。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6
电视剧中最常听到的是文化属性这个词,我想作者写这部剧的深层含义就是为了让观众和读者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属性。重新的站在彻底的角度来思考很多我们常人观念中的思考方式的电影。
丁元英的思想是自由的,但是他这种超乎自然平常的、有点冷漠的思想,给他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适合与一般人的亲密关系。在这个传统文化很重的社会,丁元英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成见,同时,他对世界对他人的友好却没有得到一般人的认同。他的“法即倒,道法自然,如来”的佛道思想,交叉结合了现代的科学理论,佛家思想,道教思想。同时,他看透世事是依靠自己掌握的自然法则,依靠法则办事。
比如在电视剧的中心音响公司来实现王庙村的脱贫之前,用了很多的生活细节来展示丁元英这个角色。在其父亲得了脑血栓之后,居然问医生的问题是如何让父亲死,其在与母亲讨论养儿防老的这个观念上,也是表达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观点。在前面的剧情中说了,丁元英是一个超越常人思维,对传统中国文化有着极大成见的人。或许是人家的思想摆脱了文化属性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自由。
本电视剧的核心是格律诗公司的创造及其为王庙村脱贫的事件,实现扶贫的关键是杀富济贫,就是使用市场的杠杆在音响市场找龙头公司口中分一杯羹。充分利用了国内发展不完全的农村合作形式的工作坊的特点。在企业人的眼中看来,这是国内市场的不健全造成的。这也是印证了一句话硬币永远有两个面,有正面的必定会有负面,有优点必定会有缺点。
同时,格律诗和乐圣之间的官司风波中的三人急忙退股权的行为,说明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电视剧直接斥责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认为法律一定会尊重事实,保障正当人的合法权益,其实,法律就是一个工具,保证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之间的运作。
最后从刘冰的遭遇来看,贪欲吞没了他,现在社会上不是很多贪欲满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反思自己,最后被自己的欲望给吞噬。是一个很为可怕的结局。
很是惊叹十年之前的电视剧,其中蕴含的观念也更为开放。真的很难相信这十年前的电视剧比现在的更为开放。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7
?天道》是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在剧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将三种宗教结合一体的观点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更是哲学,精神的本源。
用女主人公小丹的话解释的话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还有一句偏注“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呢?实,就是客观;事,就是情况;求,就是发掘;是,就是规律。也就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探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规律,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这么的实在。这是我从这部电视剧得到的知识,甚至是秘诀。
我说了,最大的是感受到了差距,精神世界的差距。男主人公丁元英是一个对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皆精通的全才,最令我佩服的是他血液中的哲学思想,包括的宗教的认识,对文化内在属性的分析,对政治立场的判定,对经济形势的把握,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种哲学思想的存在,可以让他对国民经济的情侣表有准确的预测,让他对商业决定有全局的规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对金钱和名利看淡,甚至是能杀人于无形,或者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永不失身的境地而将一切人都成为手中的棋子而随意操控。
但真正让我佩服的确是对人生的态度,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生活,也包括爱情。就像亚文评价他的一样,他用一种包容的眼光居高临下的看待一切世俗的问题。这就是觉悟。能做到这点很难,但那会有内心的一种平安。当我羡慕他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我又感到了悲哀。当他得知了小丹的死讯后,因为他爱小丹,所以他伤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丫头不简单呀”。
天道王的观后感篇8
一直甚少看电视剧。有朋友推荐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天道》,说值得一看。这个名字起得极大,初看之下,让人想起那个成语:替天行道。
或许导演、编剧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的确是有这个意思的。因为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丁元英是个很特别的人。可以说,他游走在俗世边缘。一开始,他用德国人的资金和自己的头脑,和德国人一起来中国股市捞钱。后来,他退出了私募基金的公司,而因此被冻结了个人的全部分红。他委托助理通肖亚文过古城的刑警芮小丹,在古城租了一套房子,从此过上了深居浅出的生活。他挣钱却不恋钱,有口饭吃就满足了。
这个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所以,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情节都是不浪漫的,故事都是讲不下去的,电视剧也是没法儿演的。连那个最浪漫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也不能免俗,更何况,芮小丹,美丽,大方,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被这样的女子爱上,怕是哪个男人都拒绝不了的吧。如丁元英一般,一直排斥女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汉子,也拒绝不了芮小丹如此这般的绕指柔。
有了爱情,就有了故事。把一个贫瘠的王庙村变富裕的神话,也不过是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两人相爱后,芮小丹说:“古城是留不住你的,我也没有奢望天长地久,你给我留个念想,让我知道,你曾经这样爱过我。”丁元英有这番理论: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于是,他不愿意违背这个情字,于是去导演了一场杀富济贫的戏。
不得不承认,在丁元英的身上,我们看到自己隐藏最深的梦想。“可以活着,却又在生活之外”,丁元英最初从德国回来,在古城安家的时候,便是这种状态。只保证自己的生活必需,与世隔绝。无须应付人情,无须假装世故,无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无须看那些温情的无情的绝情的脸。他以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活着——只为自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剧中说:“他和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个极品混混”。在我看来,他是个智者,他的一切作为,不过是做着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说着我们想说但说不出来的道理,验证着我们常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那句话:以出世之心入世。他有着达观的生死态度。
面对父亲的要成为植物人病况,他选择让父亲尊严的死,而不是痛苦的活。这一点,一般人绝难做到。我们都希望亲近的人活着,长命百岁。但我们都忽略了病痛对一个人的折磨——在这里,我只能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份,来揣测一下被病痛折磨的人的心理。
虽然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就决定了我们的死,但是大多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充满了恐惧和不甘。可我也看到很多饱受活着折磨的病人,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对身体的折磨,还要承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心理的折磨。在这里,我们无法评说哪种折磨更摧残人,但在这双重折磨下,人活着应该是生不如死吧。就算没有心理的折磨,仅从身体上来讲,不能自理,吃饭、穿衣、翻身、大小便都得靠别人,这又是一件多么无奈和痛苦的事。我常羡慕那些无疾而终的人,觉得那应是人生最大的恩惠。若真有一天面对死亡,我希望,我能够在金钱上、精神上不拖累我的亲人,有尊严的死去。
面对芮小丹的死,他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由,丫头,不简单呢。芮小丹死,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却伤心至呕血。他这个“从骨子里害怕女人”的男人,没有抵挡住芮小丹的爱恋,他感叹: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芮小丹临死前打来电话,他没有说一句话,致使不能参加她的追悼会。他没有争辩,因为,他对芮小丹的爱“不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理解就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
谁不希望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但常人在厮守的过程中,却往往被那些平淡而琐碎的错误拉远了距离。在丁元英与芮小丹交往的过程中,因为芮小丹的工作性质,其实很多的时候是聚少离多。他们都留给对方足够的空间,用想念和浓浓的关爱来淡化这种“平淡而琐碎”的错误。他们是精神上高度的契合,是一种纯粹的、深刻的、单纯的爱。因为互相吸引,所以彼此相爱。不需要任何形式来证明,不需要别人的理解,爱了,就彼此珍惜,离开也没有遗憾。当枪口对着丁元英时,他用从容镇定表露出了对芮小丹深刻的爱:小丹已经先我一步,我随后而去无缺无憾!不需要什么言语,大爱无言!
至于贯穿全剧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原谅我的才疏学浅,我无法表述对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的理解。智玄大师说:“进则净土,退则凡尘,这一步之遥难如登天”。丁元英说:“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远在凡尘,离净土非一步之遥。而丁元英,或许是一步净土,一步凡尘,用净土之禅意点化凡尘,用凡尘之灵性参悟净土。
这个电视剧由王志文演丁元英,当真是导演独具慧眼。在当今的男演员中,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把丁元英的淡然、孤僻、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为大家。剧中刻画的几个女性形象都很精彩,敢爱敢恨的芮小丹、大气豪爽的欧阳雪、有胆有识的肖亚文,反衬出了叶晓明、刘冰等男人的渺小和自私。
人性本是如此,善恶皆在自心。一个24集的电视剧,不是我三言两语所能说完的。
天道王的观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