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影片的主题和情节,增加观影体验,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2电影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22电影观后感篇1
“在期待后失望,在孤独中疗伤。拥抱已耗尽我所有的力量,今后我为自己绽放。在告别后坚强,受伤也绝不投降。背影会解释我所有的去向,今后我与自己流浪。”这是哪吒片尾曲中的歌词,也是对哪吒的成长,所做的一份诠释。
这是一部讲述自我救赎的新电影,既能使人哭笑不得,又能使人震撼万分。
这部电影,有一个灌输全篇的词语,叫偏见。
电影中,申公豹说过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天界有偏见。申公豹因本体是豹子而非人,失去了成为十二神之一机会;镇妖有功的东海龙王因是妖龙修仙,后归顺于天庭,并非人族而被假借镇妖之名限制龙宫。
人间有偏见。哪吒因是魔珠转世,即使想与同龄人一同嬉闹,亦被排斥再外,明明救了人,却反被棍棒相加;敖丙控制哪吒有功,受人崇拜,却在被发现是龙的那一刻,被人类所排挤。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天界还是人间,人族都喜欢将自己放在制高点去评判异族,仿佛世间万物,只有人族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其实,妖族对付手无寸铁的人类,就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例如影片中,海夜叉吐了几个泡泡,便将人族小孩和敖丙封化成石;敖丙温柔向善,原本打算克制住哪吒魔化后变离开,却在人族发现他是龙之后的排挤声中,选择冰埋陈塘关。
由此可见,有时候偏见也可能将成为阻断你生路的最后一块封路石。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哪吒的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令人震撼万千!大家一样,生而为人,虽没有太乙真人一样的精深法术,也没有李静夫妇那般降妖除魔的身手,但我们没有人该被谁定义,我们有能力保护我们在意的人,我们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22电影观后感篇2
在世界的尽头,主人公开始了他的旅程。
这是一部类似于《鲁宾孙漂流记》的电影。主人公查克乘坐的飞机出了事故,他漂流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每一天只能喝椰汁,从海里叉鱼,捕螃蟹。刚开始,查克找到了一批在海上漂浮的快递邮件,在这些邮件中,查克找到了陪伴他在岛上渡过四年的朋友,威尔逊——一个排球,用鲜血画着一个小人头的排球。
在这四年中,查克收集着不断被风刮来的东西、被海水冲上岸的物品,做了一些家具,还在不停地造一艘船……最终,在四年后的一天,船造好了!查克选取了风向适宜的时候,带着威尔逊离开了小岛!但由于途中风太大,威尔逊被刮走了!查克眼中充满了悲伤。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被震撼了。查克能够在一个无人荒岛中生活这么久,自我的精神支柱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排球,向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诉说自我的酸甜苦辣,得不到一点回答,只是自我一个人说,自我默默地在心里回答!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但查克忍住了!他战胜了自我!
并且,在威尔逊无声的“鼓励”下,查克学会了生火,叉鱼等等,学会了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也反映出了美国国民的坚强品质——不惧困难的精神,在困难中用心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查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要发奋向他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到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信念,就能够取得成功!
22电影观后感篇3
那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无情的践踏,深受其苦,而八国联军的入侵,又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的日子,更加重了劳苦大众的负担。
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可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利益,奋发图强、没日没夜地赶制原子弹,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最终研究出了最先进的原子弹,驱赶走了霸占在中国领土上的侵略者,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我看着这部影片时,我真是十分感动。看到那些原子弹研究专家们需要研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一辈子,却坚定的说出为国奉献在所不辞的壮志豪言。看到需要计算的庞大数据而他们打着算盘一笔一笔来的“干革命”。看到核试验基地没有粮食了,大家无所顾忌,毫不在意,任凭肚子咕咕叫也要继续,全把粮食让给了科研人员,大唱军歌同抵饿。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
当原子弹上升的一刻,我向他们的苦痛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一切的汗与泪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愧为默默无闻的英雄!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么好的和平年代,必须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要用知识武装自我,用自我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人民完成未完成的事业。
22电影观后感篇4
昨晚我看了09年的一部纪录片《海豚湾》,看完之后我整晚都睡不着。影片说的是在日本的一个叫太地的渔村,每年捕杀成千上万的海豚。在海豚捕杀季节,渔民把海豚赶到浅水边,然后由海豚训练员挑选年轻的会发出好听叫声的母海豚,以15万美元一只的价格卖到全世界海洋馆。挑完之后,剩下的所有的海豚全部被赶到一个海湾里屠杀掉。
之前在我的心里,海豚是一种聪明而善良的动物,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知道它们是有自我意识的,就是说它们照镜子看到自己会觉得惊讶,它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它们知道什么是同胞。而在那个海湾,每天都有无数孩子看见双亲被屠杀,也有无数父母看见孩子死去。如果把这样的感受放在我们自己身上,怎能不让人恐惧呢?
海豚是有爱情的动物,它们会爱上不同种类的海豚,甚至会爱上训练师爱上游泳者。这些和人类近似的情感,让它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和我们人类一样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插个话,我曾看见过一只狗眼睁睁的看着另一只狗被杀,那只看着的狗竟然有眼泪,那画面让年幼的我震惊了,并且我终生不吃狗肉。
我们是人类,我们其实是主宰了其他生物的生杀大权。但是宽容,仁厚,善良,不应该是人类要具备的品德么?而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给我们的智慧来操控和毁灭大自然呢?易经说到,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是个圆,我们应该要遵循这个宇宙的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则却一再被破坏,包括前两天看的《阿凡达》,在我看来,潘多拉星球直接映射了人类目前居住的地球上的一切大自然,包括天气,动物,植物,但是人类只想要去征服。
我之前从未看过海豚表演,在这部电影之后我想我也不会去看了。那些在海豚馆表演的海豚,什么时候都是微笑着的,以前的我总觉得它们一边表演一边玩耍很开心的样子,但是电影告诉我海豚的微笑是一个骗局——海豚其实对声音极其敏感,每天在吵闹的音乐和掌声中它们压力很大,长期胃溃疡。而我们能在超级市场买到的所谓鲸鱼肉,绝大部分都是海豚肉。
我会说服我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不要购买鲸鱼类肉制品,不要去海洋馆看海豚。带孩子去看海豚,本来是一个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好的机会,但是我在电影里看到,那些一边吃着海豚肉一边看海豚表演的孩子,我心里一阵寒意。
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好的教育。如果我以后有孩子,我会告诉给他看海豚的纪录片,我会告诉他海豚就应该是生活在海里的。它们是一种美丽,聪慧并且自由的动物。
我能做的其实很少很少,对于那些海豚,我能尽的只是微薄之力,但是我还是想尽我所能来宣传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只希望,我们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22电影观后感篇5
这几天,我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是一非常好的电影,而且票房曾居中国第三位,那么我今天就来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和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讲述了:多少年后,太阳急剧老化,即将摧毁整个太阳系,人们联合起来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计划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中途受木星引力的'影响,一半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转,整个地球即将毁灭。但木星上基本全是氢气,一点就爆,可以用来推动地球到更远的地方去,于是几个人在一个大行星发动机里,用尽一切办法想让这个火苗点燃木星。
就差一点距离了,而伴随地球飞行的“宇航员”空间站中有大量燃料,于是空间站中的一位宇航员把空间分为两半,孤身一人带着一部分空间站,飞向火苗,成功点燃了木星,使地球飞向了远方。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拯救地球的,但一群人可以;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重启许多发动机,但一群人可以……虽说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仍在打仗,但如果他们面临着共同的灾难,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灾难,就比如电影中所说的这个灾难,而人类就集结起来,纷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对大家说:我们要团结一致,不要发生冲突,要和平相处。
22电影观后感篇6
大火的电影上映快一个月了才看,有点晚。浏览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以肯定的为主,印象最深的一种说法是讲“中国首部真正的科幻电影”,观影后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从制作来看,《流浪地球》和国外的大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整部片观感流畅,没有往常的生硬和明显的卡顿。这是国产电影的一次进步,也是一次革命。
从情节发展来看,《流浪地球》的情节设计比较巧妙,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时,中国英雄同国际精英们一起拯救世界,这隐含的爱国情节,看了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从题材的选择来看,《流浪地球》以星际穿越拯救地球为题,往常这样的科幻题材只能在美国大片中才能看到,《流浪地球》打破这个垄断,为国产电影的制作寻找到了新方向。
从情感发展来看,《流浪地球》是亲情为主的戏路,这比较具有中国特色,这点上如果再有一条爱情线,电影就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谈完《流浪地球》好的方面,谈谈个人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这条亲情线,从个人角度讲,如果我是刘启对父亲应该更多的是崇拜和想念,但影片中表现出的.更多是埋怨和不理解。哪怕最后这层感情因为刘培强的舍身大义而反转,感情上很难理解和认同。
影片总体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值得肯定,观众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掀起了中国电影创作模式改革的新篇章。
网络上有个有趣的说法,讲整个娱乐圈都不敢为吴京和《流浪地球》发声道贺,因为《流浪地球》犯了大忌,不按套路出牌。
以往的电影都靠流量明星。不管啥剧情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或明星扎堆出演就能保障票房,但随着烂片泛滥,观众审美疲劳,渐渐不买账了。
吴京的电影把精力和经费都倾注在电影的情节和拍摄上,倾注在电影的质量上,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这次转变来的有点晚,这次转变是必然,吴京抓住了机会,作为观众要感谢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好的电影,相信商人的嗅觉永远是最明锐的,期待未来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22电影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