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写作文不仅是作业,更是我们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文时,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1
“吃饺子啦!”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到冬至,家家户户要包饺子了。你想知道饺子的知识吗?就听我说:“饺子像耳朵,吃了它耳朵不会冻着。饺子不但能吃,包的时候,而且可以包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我来说说我和妈妈冬至包饺子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和妈妈包饺子,妈妈准备了一个硬币说:“宝贝,我们把这个硬币包到饺子里面,看谁能先吃到硬币,好吗?”“好,吃到硬币是不是最有福气?”“嗯。”妈妈点点头。我把饺子包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饺子熟了,我想一定能吃到。我一吃,“啊!什么东西?”我奇怪地说,连忙拿出来一看,原来我吃到了硬币。我问妈妈:“妈妈,我吃到了硬币,该怎么办?”妈妈想了一会说:“你有福气,妈妈请你吃麦当劳。”“耶!”我大声喊。突然,我凉凉的耳朵,居然“热”了起来。既又吃到了饺子,还让耳朵“热”了起来,真是一举两得。冬至吃饺子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传统文化中剪纸是一项少不了的,只要有一点剪纸技术,有剪刀和纸,什么都能剪出来。我试了试,真的什么都能剪出来,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兔子、房子……
茶也是传统文化之一,中国最有名的茶是龙井茶,铁观音……
春联也是春节家家户户必贴的,听说“福”倒着贴是表示福来了。
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爱这些传统文化,更爱我们的国家。
我介绍了这么多传统文化知识,你也用一段通顺的话来说说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吧!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2
那日读书,读到人燕同居,喃语绕梁,不免想起被取缔了的院落平舍,一阵心悸。燕子已无梁可依,无檐可入,随之一起消亡的,是千年的传统文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笃行的传统,今天却杳无了。
在音乐未诞生前,虫鸣文化是古人生活的重要构件。可以想象,十月蟋蟀入床底,秋风萧飒,旷野清朗,只听得沉沉虫鸣,何其欢乐!但伴着汽车喇叭和人间争吵,虫鸣文化只留下绝唱和挽歌。
消逝的文化又何止虫鸣?我们身处一个极其悲哀的时代,先辈留给现代人的人文资源,精神功课,在一代代传承中被修篡,甚至摧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青年才俊王勃的不羁心境,如今的少年,谁又能在旱地拔葱般竖起的建筑后寻找出地平线上的落霞?
更为甚者,是传统佳节。前几日正是重阳,古人称之“登高”。登高眺远,抒怀酬志,放牧视野,文人们争相泼/墨,百姓们邀友约醉。王勃,陈子昂,李白,崔颢,从滕王阁吟到幽州台,从天姥山念及黄鹤楼,传统的登高节,真是个怀远的'好主题!恍然醒之,我们如今,何处适于登高游目?百米高塔?直耸云霄的观光梯?——充斥着冰冷的金属味,散发着人人浮躁的气息……
我们睥睨天下,肆意规划任何欲望的海拔;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那些值得我们虔诚的传统,只剩下一个遥远的背影。
一个民族傲然屹立的底气,是需要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底蕴的,但现代人太过冒犯,实在不仁不义。古老的传统文化,天然的逻辑,被破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渐行渐远……无数传统文化消逝了,消逝中,似乎只剩下强大的人类!
我们要回首驻留,向消逝的传统致敬,并盈泪挽留。
我们已损失惨重,就请唤醒我们的感官心灵,赎回我们的传统,重建我们的原配世界。
衷心致敬于消逝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3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颖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不舍得吃。庄公很奇怪,颖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来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其实,诸如此类的传统还有很多,《诗经》里面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还有妇孺皆知的“孔融让梨”等。由此可见,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孝”的传统,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传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都不孝顺他自己的父母,我们还能指望他干什么?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有在父母回家的时候为父母递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吗?你们有对他们说一句:“我爱您!您辛苦了!”答案不言而喻。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我也思索过。大概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父母都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这样是理所应当,不值一提。或者有的家庭,父母对自己的长辈也不孝顺,孩子在这种家庭的氛围下耳濡目染,也就不知道“孝”怎么写了。所以父母也同样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督促他们体会“孝”的内涵。我们也要了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父母对我的付出。时刻记住“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思。”
那么,孝顺的人有么?还是一定的,记得一次我就看到这样的一则新闻写道,有几位学生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有生病,他们就一边照顾父母,一边上学。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小见大,孝顺父母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孝顺的人,只会被人们谴责。
美好的品德还有一层底线——“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将心比心。你可以不同情别人。在这些基础上,人们拥有一些更上一层楼的美德。小则“赠人玫瑰”。如:为贫困的学子捐款,给遭受灾难困难的同胞送去慰问,拾到物品还给失主,为受伤的小动物包扎伤口,大则“精忠报国”,从古到今,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成功收复失地;岳飞“还我河山”还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一个小女孩“请升上中国国旗”。
对这种拥有美好品德的人,我认为有一个最优秀的代表——雷锋。他善良、好学、勇敢、有毅力、勤劳??最后悲壮的在22岁的花样年华为了救两个溺水的小女孩而被河水冲走?? 总而言之,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有许多数之不尽的美德,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现象。我希望人们可以改掉那些陋习,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美德是一副五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耀眼的,美德是一首歌,流淌在我们的心里,它能激励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4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而陪伴我们的不只是美好的世界,还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中华历史五千年,有人为它,写出了名著。为什么?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年,每一天,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天都记载着中国的点点滴滴。
早在2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抚育后代。远古人类的遗迹布满大江南北。
经过多年的进化,远古人类们学会了言语,制造工具,用火等,此外,他们还学会了——集体生活。
从三五成群的狩猎小队,到几十人的洞居生活……最后,演变成了国家。在国家中更出现了首领,政权,官吏等机构。
此后的两千年前,虽然政权有分有合,各族交替兴衰,族群时常迁移,但民族大融合还是历史主流。
就是在民族的分裂,统一,战争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有首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有雄伟大志的汉武帝,开创盛唐的唐高祖……无不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我国独创的艺术:诗文。当然最出名的是唐诗,宋词,元曲。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诗文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除诗文之外,中国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如戏曲,更是享誉全球。
为什么中国的戏曲会这么有名气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历史悠久。我国民间的讲故事,笑话,宫廷中的歌舞,表演都有曲艺的艺术因素。从唐代时开始,曲艺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
第二,艺术丰富。曲艺虽然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有着类似的艺术特征,各曲种主要采用的艺术手法有说,唱,演,评,噱,学。
第三,种类繁多。我国曲艺种类繁多,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曲艺艺术。据统计,至今活跃的曲艺还有400多种。
现如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人民互相联系,影响,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文化。我们也要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会滋养我们,让我们受益终身。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5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风采,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她魅力无穷,价值无限,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营养,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她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飞脊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一代又一代的儿女懂得了什么是对国家忠诚;李密在《陈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诉,让世世代代的子孙明白了什么是对长辈的'孝敬;“头悬梁,锥刺股”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季布的一诺千金,让后代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阳明、张居正等先贤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智慧。传统文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我们要珍视她并把她传承下去。
但是,在当今外国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传承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洋风,他们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张居正、于谦等人;他们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郁顿挫、那豪放飘逸的诗风。对他们而言,传统文化正在渐行渐远
在埃及和韩国争夺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权时,在我国的马头琴成为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中华民族的子孙该何去何从?我们的文化正被别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践踏,当下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应该在情人节的玫瑰中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记就等于背叛。我们应当守住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她在新时代里焕发生机!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6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名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对联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篇7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因为春节与红色有个约会哟。
对联红
新年到了,对联可是主角哩。我们一家在大年三十早上贴起了对联,“爆竹声中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红红的对联好像也笑了,笑意中,祝愿大家新年和美幸福。我们穿得漂漂亮亮,去拜年,走在路上,大街小巷的商店门前,都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在红灿灿的对联中,有一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哈哈,恭喜发财呀!
鞭炮红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红通通的鞭炮炸响啦,声音如雷,一缕缕白烟从地上慢慢升起。红鞭炮是孩子们的最爱,新年一到,都要放,传说可以驱邪呢!走出小区,马路两旁都是卖鞭炮的摊贩,尤其是晚上,从七点多开始,放鞭炮、礼花的声音就接连不断,不时冒出红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大“菊花”,还有红光闪闪的孔明灯做点缀呢。
饰物红
吃过晚饭去散步,来到商店,里面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尤其是新年装饰物,大多是喜庆的红色挂饰:红色的中国结一串串,吸引了很多顾客;旁边还挂着一条条红艳艳的鱼,鱼身上有四个烫金大字“年年有余”,是希望人们每年都有多余的钱财和粮食吧。最漂亮的要数窗花了,多种多样,令人目不暇接,今年是虎年,有的窗花里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栩栩如生。我们家每年都要贴窗花哩!
对联红,鞭炮红,饰物红,春节更红!祝福大家在春节里快快乐乐,日子红红火火。
文化是民族的根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