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记录观后感,我能更好地反思影片对我的影响与启示,通过比喻的巧妙运用,观后感的表达能够更加生动鲜明,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长观看片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1
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学好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样的成长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怎样进行有自卑、内向成绩差的心理问题生的心理辅导呢,我简单归纳了三点:
(一)播种信心
谈心——这是我要和这样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每次都选择轻松的话题,通过谈话,都能在孩子不易察觉地情况下,发掘其身上的优点。在经常在他们说得好、说得对的时候,大声地表扬,赞赏学生“你说得真清楚,老师听懂了”,“你真会思考问题”,“你真是有主见”……渐渐地她有了“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强”的认识,每次说话都昂首挺胸的样子。
于是,再乘胜追击:“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加油!一直鼓励孩子往好的反向发展。
(二)树立信心。
“一切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这样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以逐步帮助他们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所以常常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同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坚定信心。
(三)激励信心
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同学,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学,很会提问题”等等。这样,就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对象,促使他们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我还制订一些制度如点滴汇报制度,激励措施如加花评比等,日积月累,在榜样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习惯一定会有大的改善。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2
听完了家庭第62讲,我受益匪浅。孩子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空间。没错,我看了家庭第62讲后,让我受益匪浅。懂了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李幼伍主任先为我们讲了一件案例。一天,妈妈对庆庆说:“妈妈这辈子全指望你了,好好学,将来一定要考个名牌大学。今天妈妈给你准备了一个补习班,好好学习。”可庆庆早就不耐烦了,听着妈妈刺耳地唠叨。庆庆忍不住回了妈妈,说她只知道打麻将,对门的阿姨都拿到研究生文凭了。
这位妈妈正是典型的补偿心理,她只知道自己得不到的,要孩子去得到,从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一味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马卡连柯说:“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孩子可能会对这些话语反感。久而久之,就会像一剂毒药一样害了孩子。
所以孩子,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出发,但是千千万万不能给孩子用补偿心理来他。不然可能适得其反,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好的应该是孩子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父母如同一桶水,但这桶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蒸发,应不断地往里面加水,才不会枯干。我们父母也要陪着他们一起学习,才能有更广阔更全面的知识,更好地调整自我,以知识充实自己,以孩子之长补自己之短,双方才能更好的成长,孩子总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不能用补偿心理去孩子,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永久性的创伤,让他叛逆。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他对学习更加自信,我们应该去鼓励他,让他明白学习没有捷径,但父母会陪他,让他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3
今天,我准时收看了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专题节目这个讲座的欣赏性和性很强,看完之后我体会很深,下面总结一些我的观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主要讲了三个:
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觉得很有收获。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加上家庭、学校的一些失误,社会、家庭对孩子不当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应该能胜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一职。但是,事实上,我们自己有时也很茫然,不知如何开导孩子,甚至自己也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大,而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孩子。钟老师的讲座,无疑是在仲秋中给我们带来的一丝凉风,很是及时。
一个晚上的讲座,一点都没让人感到疲劳,反而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听后感受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听了钟教授的讲座后,对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来,总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来,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确的观点、理念,对今后我们的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会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无端拔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了正确的理念指导,会使我们的教学有效开展带来无限的益处。
悔。正如科研室许主任所说,钟老师的讲座,不仅针对我们教师有用,更对年轻的父母是很有用的。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往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惭愧。虽然自己是教师,但很所时候对自己孩子的是失败的,常常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个性行为。边听边后悔,心想早听此讲座多好。呵呵,后悔药是没的。现在改变自己的方式,总也能有所效果的。后悔之后有所促进也是好事,还是很值得的。
惑。听了讲座后,反思自己的,觉得很多方法,比如规定时间完成作业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长推荐过,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以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这样精彩的讲座。不过,钟老师的“心海扬帆”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途径,非常好。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5
当我今天观看了季淑华老师的讲座后,我感悟颇深,我们作为父母的,应当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给予他尊重,同时理解并鼓励他而不是一味地去克制。
首先与孩子如何平等交流呢?尊重、理解和鼓励是最好的办法,尊重既指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也意味着平等与信任,更意味着真诚理解是指对孩子的情感给予支持和回应,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爱与归属感,也可以让孩子更加懂得爱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并思考问题。
鼓励既夸奖孩子,会给孩子一种可以自己掌握的感觉,会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我们做到了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后,不仅可以实现和孩子平等交流,更能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也越来越受重视。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望子成龙的路上,家庭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看了这个家庭之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我深有体会!
小时候父母都是农民,不懂什么家庭,只要你按时上学就行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发达了,小孩接触的东西多了,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十几岁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叛逆期,这时他就需要大人的理解与尊重。这时候他就像个小大人,有了自己的想法。
就说我儿子吧!满脑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但他愿意跟我交流,我也经常鼓励他去做。
从一个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成长,好的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多学习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6
今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三,天气虽然冷了点,但却抵挡不住我们火一样的热情,因为我们学校组织我们03高检(2)、(3)两个班观看心理健康片。
今天的心理健康片我想我应该来说是看得比较仔细的。本片以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与素质,心理健康内容三大部分为重点,还介绍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人际心理、青春期心理等几大心理特征。著名的希腊文学家比尔斯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名叫《一颗失而复得的心》,这本书一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了心理这样的一个名词。随即,在1908年的5月,美国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社会心理机构,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当时也就有了心理医生这样的一个新生物。在1984年一份社会调查上显示(对苏浙两省1095名青少年),在1095名青少年中,有16.53%的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现在孩子的心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开展了健康这一门课。
在几年前,中国的一位小姑娘,她叫梁宽,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儿童基金会在荷兰所组织的活动。到了会场,她发现会场上空飘扬的旗帜竟然没有中国的国旗,她非常的气愤,当即与活动的组委会进行交涉,可当时组委会并没有把中国国旗给挂上去。在晚宴上,梁宽对着众人说,如果组委会再不把国旗给悬挂上去,那她就用血把餐桌上的白布染红,来做一面国旗。组委会后来对此事特别的震惊,当即派人把中国国旗悬挂在了会场的上空。这时,梁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心理健康里的德育能帮助学生走向新的政治方向,能有一颗爱国心。
心理健康的内容有心理辅导,能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能调动人际关系、自我的心理辅导、升学辅导,其中升学辅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还有情绪心理辅导,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极不稳定,又容易冲动,这样的辅导能帮助同学们培养社会化的情感,意志心理辅导,性心理辅导等内容。
现在的青少年还有着强烈的崇拜心理,崇拜某个明星、歌手……对于这一现象青少年不可盲目崇拜,下面我就讲一个故事,大家一起思考一下: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个姓刘的女同学在家中上吊自杀,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她是张国荣的忠实歌迷,她像母亲要钱买cd,母亲没有给还训了她几句,就有了先前所说的那一幕,让人十分的悲痛,母亲悲痛欲绝后又深思那番话怎么对女儿有那么大的刺激呢?再看看一则数据吧,在100个中学生中,对于偶像特别崇拜的竟占了50%,而一般崇拜的也有30%,只有可怜的20%的不怎么崇拜明星偶像,这祥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小时侯,都感觉父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长大后只看到父母的缺点,觉得他们罗嗦,跟他们没话说。小明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一天他上学去了,父亲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他的抽屉没有关好,把抽屉打开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儿子的日记,上面写着我感到父母现在很罗嗦,真的很烦,又没有玩的时间,没有自由,正在这时小明回来了,看见父亲在看他的日记,责问父亲为何翻看他的日记,这是他的隐私,父亲说我养了你十几年了,你还跟我说隐私啊……像这类似的事情在社会上时有发生,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通过影片的观看,使我知道了一个人心理的好坏,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相信自己。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篇7
我十分有幸地通过家庭半月一讲进行学习。围绕着家庭这一专题,聆听到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幼伍同志,给大家带来了极富养分的讲座与分享,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对家庭和学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的重要。家庭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重大意义。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尤其是家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必要的。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三、做好与孩子的沟通。沟通要注意讲究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其二,家长和孩子间存在年龄、心理和思想的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四、给孩子当好榜样。父母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应该先做好表率,再去要求孩子,这样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学习他们的优点,摈除自己身上的缺点。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增加榜样的力量,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工作之外,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点开浏览器、抖音、快手、微信对话框,总是在不断催眠自己是在学习中、进步中,偶有时候确实收藏了一些学习资料和孩子的文章,但是第二次打开的次数寥寥可数,最终还是在刷新各种视频和聊天中度过了“充实的一天”。最是书香能致远,清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明明所有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却还是堕落了,这样的我们怎么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每天抽出时间读书,每月多读几本好书。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读书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增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技能。
注重知行合一,将读书的体会和成果转为自我素养,不断增强榜样的力量。家长爱看书,爱学习,少碰手机,当着孩子的面就要多看书,多学习,不碰手机,直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及周边人对小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接触最多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对于父母的言行无论好坏都去照搬照学,父母要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首先应该做好自己。这次的家庭是充满学问。然而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家长观看片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