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古镇心得体会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心得体会,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动机和动力,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珍贵经验,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甘坑古镇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7篇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1

这几天是国庆节,大家都在外游玩,我当然也不能例外。离湖州近而又美丽的地方很多,可爸爸妈妈很少有空带我出去玩。今年的国庆节爸爸妈妈终于有空带我去玩了,当我如痴如梦地想去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提议去西塘古镇,于是我便决定去西塘古镇玩玩。

西塘离湖州不算远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我们下了高速公路,却发现汽车在西塘边大排长龙,这让我有点扫兴。因为堵车把原来只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变成了2个多小时,当我们下车时已经四点多了,但还是不能掩盖我的兴奋。

进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房屋。房屋前有一条细长的河流。我们沿着河边一直往前走。来游玩的人可真多啊!大多数是年轻男女,有的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饰品,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香喷喷的食物,还有的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参观了纽扣博物馆,纽扣博物馆里有许许多多的纽扣,有翡翠纽扣,有象牙纽扣,有白玉纽扣,还有一个最特别的纽扣,它是“纽扣王”,它总重420公斤,直径1.8米,厚度18厘米,比平常见到的纽扣大一百倍,是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纽扣王”身边围满了游客,都在给它拍照留念。

到了晚上我已经累的腿软了,我们便坐上了车回湖州了,西塘可真好玩真美啊。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2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来到了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之处的一座古镇,名字叫西塘。

下车的时候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房主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西塘古镇,她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蒙着薄薄的面纱,在细雨中不让我看清她的的真实面目。

在房间里休息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小街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桥,有:送子来凤桥、狮子桥、卧龙桥、安秀桥、永宁桥等,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样子,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通往不同的地方,并将被水隔开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白天的桥就像月初弯弯的月亮,夜晚的桥就像一道道彩虹,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人,看到河面上游船划过泛起的水花还在荡漾,感觉时间好像变慢了。

走累了逛饿了,我们走进了“西塘人家”特色餐馆,夜幕下餐馆的长廊上亮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纯正的中国红透出了古镇的淳朴,镂空的木窗传递着历史的悠久,窗外便是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满桌尽是水乡独有的家常菜,“蝉衣包圆”、“荷叶粉蒸肉”、“田螺嵌肉”,吃的我们的肚子都像皮球一样圆。

第一次到这种江南水乡来玩,一定要坐一坐这里的乌篷船,船只悠闲、安静地行进在小河上,只听到船桨拨开水流的声音。朦胧的月光下,依水而筑的屋舍回廊下有人在打牌、有人在吃饭、还有人在喝茶,古戏台上传来悠扬的唱腔,声音在空中飘荡,打动了月亮露出微微的笑容,打动了星星露出亮亮的眼睛,打动了行人驻足倾听,古镇显得更美了。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3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城内光滑的石板路、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恬静清幽。浓烈的人文气息,丰富的民族文化,加上艳丽的自然风光,慵懒的生活节奏,被旅游爱好者称作最适合休闲的地方。

1、丽江古城(大研古镇)

四方街:丽江古城最中央的一片大约500平方米的小广场,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向四周辐射,均由五彩花石铺就,原本是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的地方,现在已成为游客聚集的地方。每周二,四,六三个晚上,当地青年会自发聚集到四方街打跳。打跳是云南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活动。

木王府:1723 年清朝改土归流前纳西族土司木氏的王府。木王府称得上是小型故宫。徐霞客曾叹木府曰:“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见古时木府的气派。现在的木府是 1996 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贷巨款相助,经三年努力重建的。《木府风云》就在这里拍摄的,这将是来丽江的一个新理由。

从古城四方街顺七一街向东步行大约 200 米遇见右侧的关门口牌坊,进入关门口直行 100 米就是木王府,门票 60 元。

万古楼: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其实就是个看古城全景的好地方,票价 50 元,需出示古城维护费票据。万古楼在狮子山上,可以从四方街沿翻越狮子山的街道,步行攀登至万古楼(30 分钟),最好的方法是游览木府时沿石阶攀登,这样可以一边攀登,一边观景。

黑龙潭公园:晴天时在那里拍照玉龙雪山的倒影很漂亮,摄影爱好者必去的地方。那里的水很甜,可以直接饮用。不收门票,但需要出示古城维护费收据。从古城入口大水车沿着河水逆水而行,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南门附近坐3路公交,在黑龙潭站下车。虽说在查古维费,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可以溜进去。晚上七点以后就没有查票的了。

2、束河古镇

束河于 20xx 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总体来说比大研古镇安静古朴一些。束河比起大研更多了一份田园的安逸。束河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指的是青龙桥以西和老四方街附近,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最有看点的是明万历年间兴建的青龙古石桥,还有束河居民赖以生存的泉眼九鼎龙潭(去束河必去的地方)。

束河的门票是 50 元,不过有点形同虚设,管理比较松,可能黄金周或者旺季会严格一些。平时逃票是轻而易举的,甚至可以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进去,也可以从北门停车场那边进去,那边一般没有门卫。总之平时去束河不用害怕门票问题,但黄金周和暑假期间可能就不好说了。

从大研打车过去约 30 元(6 公里),车程 15 分钟。也可以租自行车骑车去,大概一个小时。不用担心迷路,在丽江最宽的马路--雪山中路看着雪山骑,骑到头就看到束河的标志了。市内有很多出租自行车的地方,红太阳广场便有出租服务,租费 15--50 元/天。

3、白沙古镇

长达 2 公里的白沙老街古村落、明清建筑群和白沙壁画是它的看点。建议骑车去,路上风景古朴。相比骑车去束河,很多老外更喜欢骑车去白沙。从束河到白沙只有4公里,在北门停车场附近可坐6路车到白沙。免门票,白沙壁画门票 30 元。

住:丽江古城内有近三千家客栈,价格高低不等,相差很大,一般标间在200元左右,装修差点的在100元左右,客栈环境一般都不错,一般也都有公共庭院供休闲,但客栈大都是木房装修,隔音效果不是很好;也很多客栈没有安装空调,还有,很多客栈都不提供发票,若要报销可先问得清楚。也可考虑古城周边的宾馆住宿,离古城口比较近。

吃:丽江古城内吃的东西一般都较贵,如皮蛋瘦肉粥10元一碗,丽江比较有特色的小吃应该是鸡豆凉粉、丽江粑粑、腊排骨等,若不习惯吃这些,可到古城周边餐馆就餐,价格会便宜很多,在古城口公交站旁的小街里,有家“石桥砂锅饭”店,生意不错,各种特色小吃也有,加肉的砂锅饭才8元/碗。喜欢西餐的古城口也有肯德基餐厅。

其他

(1)大研古城商业气氛很重,人流较大,喜欢安静一点的可到束河古城看看,那里人流少很多,但束河古镇离大研古镇比较远,范围比较小,赶时间的就没必要去了;

(2)束河古镇是不需要门票的,往往路口会有一些人说要门票50元,他(她)带路只要10元,都是骗人的;

(3)晚上酒吧比较热闹,但消费也很高,一瓶啤酒大概在30~50元,一般都有最低消费,否则就只有坐吧台了,也有些酒吧搞活动什么的,会“优惠”些; 酒吧气氛也各不同,有些表演会多些,有些则比较讲究互动,可先观察,去人气旺一些的酒吧。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4

美丽的西塘古镇,典型的南方小桥流水人家。

仰望西塘古镇的大门,徽式风格的设计,白白的墙,蓝灰的小瓦,分三级挑高的山脊,清新典雅;木质镂空的高大门楼,挂了两行大红的灯笼,喜庆吉祥。

跨进大门,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几只乌篷船,悠闲地靠着岸,静静地与风吹出的银白波纹一举一动,相得益彰。建在水中的高大的戏楼,真是空中楼阁,古色古香。小池岸边的垂柳,在风中摇曳着,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

再往前走,拐个弯一条小河顿时呈现在眼前。河两岸依然沿用徽式建筑,呈阶梯排列,层次分明,典雅恬静,隔岸呼应。比邻河道,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煞是好看与养眼。小船在船工的摇橹声中,缓慢前行,也有一些船工,亮起嗓子,唱起古调或民谣,与两岸的景色是那么的搭调,那么的和谐。

沿河边的步行街,窄窄的',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而行。街道两边全是家庭式的小商铺,所卖物品有地方特产、小吃、纪念品以及古玩、玉器等。人们如车流般川流不息、摩肩擦踵,无不为这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

雨儿时下时停。雨儿大时,滴答滴答的雨声,犹如琵琶声声惹人醉,而街道的上空会顿时开满五颜六色的伞花。雨儿小时,如细毛,如丝线,人们任凭雨珠恣意的亲吻与抚摸,心中是满满的惬意。这雨儿丝毫挡不住人们游玩的兴致,且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啊。不一会儿,雨儿停了,天空放亮了,人们的脚步继续穿梭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转过街角,小河变了方向,与之前的成t字形,几座三孔石桥,映在水中,犹如一个个大月亮。桥上桥下,人们熙熙攘攘,走着看着,笑着排着,好不惬意啊!

西塘古镇,文化氛围浓浓。“诗礼传家”、“垂裕侯昆”、“江山永兴”等,一幅幅字画、篆刻,一件件的实木雕花家具,“江南瓦当”、“纽扣”的来历等,无不透漏出功底的深厚。站在楼上俯瞰街道,好像一伸胳膊就能把左右的墙儿抚摸。屋顶上的青苔小草,依然生机勃勃。

慢慢融进人流,渐渐融入这既热闹又雅致的世界里,使整个身心都闲散下来,任思绪飞扬,任灵魂游走,任躯壳漂流……

街灯亮了,人影拉得长长的,那桥、那水、那人仿佛都静止了,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5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学校组织了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相约在“长桥短桥杨柳,青石小巷人家”的江南第一水乡——甪直。

上午八点多,我们满怀激动之情,乘着大巴车前往甪直古镇。一路上,大家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无比惬意。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来到了景区门前,只见用鲜花摆成的”甪直”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丝绒般的光芒,似乎在微笑着欢迎我们。踏入古色古香的园门,一看就让人有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只见一条荡漾着绿色涟漪的小河,穿梭在一座座亭台楼阁之间;走过长廊小道,亭台水榭;再往前走,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各种特色小吃,香气扑鼻。畅游在这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里,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听导游姐姐说:“甪直是一座与苏州同龄,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接着便带领我们去参观了“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沈宅”等。

首先,我们去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圣寺”。据说它至今它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它历经沧桑,但它仍然庄严神圣,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千年的历史故事。

接着,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这是一代师表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的旧址。在馆的正中央有一座汉白玉雕像,这正是叶圣陶爷爷,只见他双眼坚定地凝视前方,仿佛对我们这些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然后,我们还参观了有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的“万盛米行”。它是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那里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古代用来耕地的农具,如:铜铲、牛耕、犁耕、镰刀等。在门前的大棚下陈列着一台旧式水车,它静静地躺在那儿默默不语……

在夕阳暗红色光环的笼罩下,我们就要告别甪直了,大家纷纷在唐风子遗、神秘幽静的景区前合影留念。夕阳之下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群构成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画。甪直,真不愧是个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啊!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6

听说西塘是个美丽又古老的水乡小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今天我终于可以好好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啦!

来到古镇我们先坐上了乌篷船。渔夫悠闲地划着船,摆动着船桨,我们顺着水流荡游进入古镇,真是惬意。坐在船中欣赏着沿路独特的风景线——小河环绕着房屋,墙沿上长出了绿绿的青苔;岸边的人熙熙攘攘;客栈里的住客边吃饭,边欣赏风光;船儿顺水从一座座石拱桥下经过,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们送到了古镇中间临河的长廊处。只见白墙黑瓦的临河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总长有近千米,几乎能与颐和园的长廊相媲美。这就是烟雨长廊。因为有了这条长廊,在西塘旅游,雨天不会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于是我们下船继续游览。

小镇的街面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表面被人们的鞋底打磨得十分光滑。街道的一边紧挨着不高的房屋,一家挨着一家,房屋的门和窗都是木头制成的,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屋顶则铺满一排排整齐的瓦片,上面已布满了墨绿色的青苔。许多房屋的主人把沿街的房屋改造成了各种店铺,有经营着当地特色小吃的餐厅,有出售各类手工制品的杂货店等小铺,给古镇增添了一些商业气息。

西塘各式各样的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桥大多小而窄,但都各有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下午游览时突然下起了下雨,雨水滴落在廊棚顶上顺着廊檐口滴下来,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整个西塘沉浸在烟雨朦胧中,如梦似幻,真是别有一番风韵。

西塘,它如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篇7

地点:洪雅县柳江古镇

路线:成都——眉山——丹棱——洪雅——柳江别院大酒店。全程160公里左右。其中,成都至眉山为高速公路,过路费30元。其余均为一级路面,过路费22元。

娱乐:赏古镇风景,品古镇清茶,吃古镇特色,喝冰镇啤酒,享清新空气……朦胧间,晕乎间,突然觉得,炎炎夏日,不去钓鱼,到柳江这个清静的地方放松一下心境,同样可以那么巴适!

消费:同学办招待,坚决不a!住宿订在柳江别院大酒店,房较比较多环境也比较好,三星级,150元一晚。山水缘和书香院也不错,之前提前两天预订古镇河边的小院落(更能体会古镇风情)80元和160每晚的,均客满。

感受:正在开发,清幽宁静,古镇韵味,不输丽江,值得一去!

柳江古镇简介:柳江古镇建于南宋,与现代建筑一水之隔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一座座古朴的木板房吊脚楼依着根枝盘错的黄葛古树,木板房半边街的尽头,连接着一条石板长街,不着一字,尽现街道的沧桑古朴。

柳江镇依傍的河流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与杨村河。两条河汇集于柳江镇,在合流处形成一个河中小岛。岛上绿树掩映处隐隐有民居,颇有诗情画意。据说小岛早年被一画家买下定居,让人不由赞叹这位画家的眼力。

古镇从来多古树。柳江古镇不仅生长着许多巨大的黄葛、麻柳古树,还有一株据说已有220xx年树龄的黄桷兰。那株高龄黄桷兰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且花香袭人。让人称奇的远不止此,与这株黄桷兰一墙之隔的曾家大院中有一株奇树,树上挂满了像豇豆般细细长长的果实。当地没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没人知道它的来历,我们只好称它为“豇豆树”。长有“豇豆树”的院子叫曾家大院,占地11621平方米,有四个四合院,三个戏台,院中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院主人昔日的豪华气派。因为院主人的父亲名字中有一“寿”字,曾家大院便以“寿”字笔画设计修建,颇有创意。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谈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青年榜样的心得体会7篇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7篇

关于新24孝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

云上科学营心得体会参考7篇

云上科学营心得体会7篇

2023云上科学营心得体会通用7篇

2023年科学营心得体会推荐7篇

2023年科学营心得体会7篇

致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7篇

甘坑古镇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