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心得体会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确定好体会的主题之后,要以此为中心展开写作,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后,都会有很深的体会,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师道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师道心得体会5篇

师道心得体会篇1

从最初的只是好奇而选修了武术散打课,到后来的了解一些皮毛以致被深深吸引,我在这门课上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也一点一点感受着散打所拥有的魅力。

就在第一节课时候,老师先教给了我们抱拳礼,并解释了它所拥有的含义,简单说就是五湖四海皆兄弟,这就表明了散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所拥有的包容性,和其独特形式。而我们这一群由于各种原因聚在一起学习散打的学生,也得以相互结识,感受一种艺术并领悟其中的各番道义。

之后又通过数节课的学习与训练,我也以亲身经历验证了老师的散打是体育项目中最累的一项的说法。每次课上的小游戏,期间的关于左右直拳、前后鞭腿以及之后的翻滚与摔法的学习和重复,还有最后的体能训练,都是对体力的一种巨大考验。但是通过这种种的练习,才能够发展一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这也应是散打所以锻炼人的精髓所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通过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而坚持散打训练,既可强筋骨,壮体魄。又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而我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锻炼与磨砺了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同时收获了许多东西。在这期间,我也得到了老师的一些指点,让我对散打有了更深的了解,领悟了很多道理。

散打,是一门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科目,它的训练不只有武术那种爆发与力的'美感,更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它优越的实效作用。散打中无论是拳与腿的动作,都是最简单而实用的技术。不是所谓的花拳绣腿,却能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诸多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平易近人与辛勤教导,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散打的知识,同时也在老师身上学到许多自己以前不足的东西。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散打的魅力,领悟个中道理。

师道心得体会篇2

?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见证着教师的成长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读了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阅读和接受别人的知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反思。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一读,最好能烂熟于心,文本就能更好地把握,就能很好的矫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朗读示范就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作文前,教师先写下水文,让老师一学生角色去体会学生习作遇到的问题,写好后读给学生听,学生和教师“一同成长”,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喜欢写作,然后教师跳出学生的角色,做好教师的.本色。

很多名家执教,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让人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如果当小学老师,绝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虽然这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小问题能发挥大作用。

评价学生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评价得当,就会有好的效果,如果评价马虎潦草,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应付自己,渐渐地,他也会应付你。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上只得个日期,时间长了,他们就不喜欢做作业了。有报道说,北京一语文教师有一年高考成绩出众,有记者采访报道说,追根溯源,就是这个班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为什么呢?是因为谁的作文写得好,这个教师除了下好的评语外,还要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上一面小红旗。就是这面小红旗,激发了他们的童心,大家都想去得这面小红旗,就想办法把这篇作文写好,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大大提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老师的童心了。我认为,评价有童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说是高中的学生,每一个学生是内心都有长不大的快乐。

师道心得体会篇3

屋檐水,一点一滴,滴穿沿阶石;羲之习字,年年岁岁,墨染洗砚池。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初读《师道》一书,观此言,只觉三个“天天”,发人深省;再观此言,更觉大小不论,“天天”不易,所以我从不呆望“大创造”从天而降,而是学以“坦白之心”观“点滴的创造”。

何为“坦白之心”?我以为对于教师而言,“坦白之心”便是襟怀坦白,诚挚可亲,一视同仁。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对火眼金睛,具备了找出孩子所有的小小创造的本事;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个广大的温暖怀抱,获得了能把所有取得点滴进步的孩子纳入怀中给予温暖的能力;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双有力的手,能把孩子托举得更高,远离那片名为不自信的荆棘地。

上学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班里小朋友们写的“诗歌”设计海报。尤记一开始我动员孩子们写诗的时候,这些“大作”还只是几张可怜的小纸片,攥在几个平时的“积极分子”的手里,到了下课,这几个人走到我面前,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领头的来一句“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写的诗,想给您看看。”话还没说完,孩子们把纸往我讲台上一拍,一溜烟全跑了,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把这些皱巴巴的小纸片一张张抚平,叠起来,带回办公室。看着这寥寥几张纸片,我内心有些泄气,我本以为我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不少同龄孩子有趣的诗歌,举办“儿童诗鉴赏会”,孩子们应该会积极性很高,这些小纸片却怎么看都有些敷衍之意。没想到的是,一张张看下来,纸片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高,孩子们字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写的小诗也基本都具备了现代诗的“范”。想了想,我准备给这些积极勇敢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我把这些文字录入到电脑,配上应景的插图,做成手账的形式,再打印出来,一张张精美的诗歌海报便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小礼物”激起了不少孩子的兴趣,随着我一次次的动员,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纸片”,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写诗的阵营。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庆幸我在最后没丢下一颗“坦白之心”,若我因为孩子们交上来的“小纸片”不符合我预期所想,疑心是孩子们敷衍我才上交的,弃之不看,不予孩子反馈,岂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这便是失了“坦白之心”,摧残了孩子的趣味,更辜负了孩子的创造。小纸片也好,精美诗集也罢,若带着坦白之心去看,便都是孩子的创造;孩子的点滴创造也好,大创造也罢,都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一一发现,一一挖掘的宝贵财富。

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是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残趣味。”以坦白之心观点滴创造,唤起孩子趣味,守护孩子趣味。

师道心得体会篇4

打开学校推荐的书目《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吸引着我,于是我借读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仔细看看封面,上边写着“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悟悟书名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顿悟。师道就是老师说,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为师有道,道在何方?

书中汇集的文章多为一线教师教育评论和随笔,这些思考未必有多高深的理论,或许难免有个人主观色彩,或许也失之于片面,但这些思考无疑是鲜活和最具有生命力的,鉴证着老师们的成长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

作为教师要明白:教育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赞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思考车轮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索生活而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

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文本和实在的生活都是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所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教师都是有共同点的,两个关键词:放手和主体。教师放手,还学生主体。主体的体现,不是“教师为了学生做些什么”,而是你让学生做了什么,学生体验和经历了什么,而且这种体验和经历必须出自他们的主观愿望。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教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是教学中的重中之中。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交互和心灵契合,最终实现以生命弘扬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构精神的教育目标,让师生共同享受有尊严、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翻的不经意会你会错过精彩,读的很用心你才会体味更多。把握好人生,在生活的路上不断思考,不断进取,使平凡一生在教育的沃土上变得多姿多彩!

师道心得体会篇5

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通过学习“树师德正师风”文件和宣传资料,自己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振兴中华才有希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侮辱、谩骂、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热爱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要有较高的素质。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就是要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团结互助,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互助,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另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团结互助。廉洁从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不赌博,不斗殴,不酗酒,爱护公共卫生,语言规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辞,衣着朴素端庄,随时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

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再把你的爱带给你身边的学生吧,就像宽容自己爱人的小脾气,原谅自己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对学生无私的奉献。这种爱,不是出自于个人恩怨,而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学习英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关爱每一位学生的誓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敢于挺身而出,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使学生一个没有少,一个没有伤,一个没有饿,一个没有病,一个没有亡。在灾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危险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反顾。他们是这样的尽责和勇敢,让人感动,令人敬佩,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学习他们的事迹,足以让每一位教师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回到在日常生活中,想起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那理解的微笑、会意的眼神、无声的流泪,这不都是我们用爱换来的吗?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道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关于新24孝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关于新24孝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幼儿教师3到6心得体会通用5篇

316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推荐5篇

316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战狼1心得体会5篇

阿q正传读书心得体会5篇

小学生开家长会心得体会5篇

开学生家长会心得体会推荐5篇

党培训过后的心得体会5篇

师道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