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心得体会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乐观的心态,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我成长的见证,记录了我一路走来的点滴进步,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倾城之恋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6篇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1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2

那些女子穿起华美的袍子,站在旧时光的影子里轻轻地画起一道浓眉。绿色和红色交错的灯光,暗暗地洒落,幻美的生活之后,人去楼空。

--题记

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

她喜欢写那些旧上海的故事。红男绿女,他们以为生活会变得很好,于是做着凄苦的事情。慢慢的,时间只是成为了一种虚幻,女人开始习惯把眉毛浓黑,涂上朱红的唇膏,深色的胭脂,以为那样,就可以把眼泪掩藏。

读张爱玲的小说,就像在听一个很近很灵动的故事,她自己是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她总是喜欢在作品里提到胡琴,只是某个也许只出场一次的人物,在某个角落嘶哑嘶哑地拉着它,在某个需要他的时候。就像故事的调子,没有什么起伏,却是两个相爱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远,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后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经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记得我在看《半生缘》的时候,故事的开始就是,“……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载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说总是一份感情从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淀的过程,让人觉得有些微微的苦涩,而其实那些人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只是更换了名字,却重复着相同的故事。

荒凉是因为繁华之后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内心总是一片为开垦的荒芜,而张爱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当。我们总听见人们称赞她有才华而不是伟大,大概也正因为她只是把故事讲给爱听的人。因为张爱玲也说过,生活是一件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所以她的小说女主角总是穿着不同的旗袍出场,也暗示她们隐隐相同的人生和命运,外表的美丽内心的空虚。她的作品总是看上去很华丽却是很安静的调子在讲述一个很普通的故事,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原来张爱玲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女子。

泛黄的照片中,那个女子很安静地望向远方或者只是平静地看着。原来所谓的才华也不过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静,更多一些对命运的追问。喜欢在小说里开始把眼泪掩藏,慢慢的,眼泪就像手里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后是肆无忌惮的崩溃。我们就被她轻易地被带回到旧时光中,或许快乐或许悲伤。

爱上张爱玲的文字,如同倾城之恋,只是那一刹那的时间。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静悠长的歌,不会落空,因为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出不同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华所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3

许久之前,就看过《倾城之恋》了。也许,是把张爱玲的作品悉数看尽了的。只是,看了就忘的毛病,让我对它们并不存多大的印象了,只差把书名都给忘了。

这次,却又陷落进去了。这次,起源却不是《倾城之恋》这部文学作品本身,而是因了一部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多少有些曲折的意味,兜兜转转却仍又绕回原处。

寂静的夜,看着他们演绎幻想。白流苏身着浅粉色的长袍睡衣,抚着颈颊幽幽守候。一场又一场的空,满满地溢出来。缓慢极致的节奏,悠扬舒缓的配乐, 没有胡琴咿咿呀呀的隔世苍凉,却多了情愫的暗自流动。她静静往那一坐,戏全在那些个仓惶湿热的呼吸、极力抑制的渴望、自持之下的缓慢步调、欲诉却似哑了般 的咽语半喉、猝然回醒的猩红脸颊与难以掩饰的失望之中。隔壁,范柳原一身白袍睡衣,枯坐电话旁侧。月色泛华,夜却如此漫长。一道墙壁,平白制造出几多的忧 愁,折磨了一双精打细算情感的男女。最后一夜,白流苏终就崩塌了无望守候,破灭了空寂幻想。电话线拔出,她径自切断几夜的守望,空泠泠地落荒而逃。范柳原 却终于拿起身侧的电话,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低低徐徐地告诉她,我想到你的房间,看看月亮。无法到达的声音充斥在流苏耳畔,她听到了,也听不到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太适合的说法,却有那么一丝意味在其中,似乎有别于原著描摹的那几分市侩,多了一番真实的渴望与按捺。老派人的矜持稳重与过来人的直截了当,两者矛盾交杂,对情感的盘计却迫得他们原地踏步,谁也没能戳破那层薄薄的窗纸。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4

又翻回原著,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温了两遍。

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 有着绿的光棱。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他不再说话了,可是电话始终没挂上。许久许久,流苏疑心他 可是盹着了,然而那边终于扑秃一声,轻轻挂断了。流苏用颤抖的手从褥单上拿起她的听筒,放回架子上。她怕他第四次再打来,但是他没有。这都是一个梦越 想越像梦。

直待白流苏第二次赴港,范柳原才终于走进她的房间,从那里看到月亮。

柳原道: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边屋里比那边看得清楚些。那晚上的电话的确是他打来的不是梦!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 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寒心,拨转身走到梳妆台前。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毕竟有点月意,映到窗子里来,那 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流苏慢腾腾摘下了发网,把头发一搅,搅乱了,夹钗叮铃当啷掉下地来。她又戴上网子,把那发网的梢头狠狠地衔在嘴里,拧着眉毛,蹲下 去把夹钗一只一只拣了起来,柳原已经光着脚走到她后面,一只手搁在她头上,把她的脸倒扳了过来,吻她的嘴。发网滑下地去了。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 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无数次了。从前他们有过许多机会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也想到过,她也顾虑到那可能性。然而两方面都是 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现在这忽然成了真的,两人都糊涂了。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住冰冷的镜子。他的 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倾城之恋》未完,我的心中,陈数却已是白流苏,黄觉也等同范柳原。电视剧的缓慢与铺张,只是奋力将张爱玲的寥寥几笔充盈成完整的故事,却着实冲 淡了主线。无复原本的精彩练达,却能够满足大众对情节的要求。我亦草草看了由旁杂延伸的冗长交代,只着重欣赏了他们的香港相遇。倒还谈不上相守的。着迷于 他们似有若无的期许,轻描淡写的拨弄,明里暗里的相持。他们相互试探,话说一半;他们彼此撩挑,迟疑不定。也许,他们真的都没有那么真心。到底,我看不 穿。

记住了那几夜。原著中,只一句话吧

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无数次了。

剧中对这几夜空等、煎熬、幻想的呈现,却是花了大力气的,精致到位,亦别有风情。

再慢慢看吧,空了心思,看白流苏旗袍摇曳,低眉浅笑;看范柳原嘴角上扬,招摇风月。沉醉在,他们相会的每一刻。

也许是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仅仅是程度有限了,好像更把这一出戏往最为简单真实的情感上去看了,没了张爱玲冷淩淩的犀利。

不可否认,她是文字的天才。只是,少了一些诗意。她不留情面地揭露男男女女的装腔作势、自私自利,我却宁愿相信尘世有真爱。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5

1943年9月,张爱玲在《杂志》上发布了小说《倾城之恋》,受到普遍读者的欢迎,之后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话剧、电视剧。小说讲述了上海女人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家里生活,哥哥嫂子把她的财产用尽后,将她当成了累赘,在这个家里白流苏受尽了白眼和嘲讽,因此,她也懂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她决定赌一把,不顾旁人的眼光议论,夺走了妹妹宝络的相亲对象,富家公子范柳原。

白流苏的美丽让范柳原心动,他想得到她但不想娶她,而白流苏不爱范柳原,只是看中他的条件想跟他结婚,两位精明自私的男女,各有目的,相互算计,两趟香港之行,让白流苏认输成为范柳原情妇,就在白流苏已经认命之时,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的愿望,在生死之际,二人放下全部的伪装,拿出一点真心相互扶持陪伴,这场战争让白流苏成为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子,小说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少有的大团圆结局,即便如此,也没有逃得了她文笔犀利的嘲讽,看似圆满的结局掩藏着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首先,白流苏已经被逼到绝境了。

出生在败落的大户家庭中的白流苏,父亲和两位哥哥早已经把家产败光,前夫家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人品不堪,白流苏被前夫打得不像样子,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她主动选择离婚,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情况,也说明了白流苏的果断和勇敢。

离婚后的白流苏回到了娘家白公馆,一过就是七八年,当初离婚时分到的一点财产早已被两个哥哥用光,此时没有价值的白流苏,被家人看作是个累赘,前夫暴毙离世,哥哥嫂子还撺掇她回去给前夫奔丧,好去分点家产,这样可笑地建议自然被白流苏否决,哥哥嫂子干脆撕破脸皮,骂她是个“扫把星”,一身晦气,前夫败家暴毙,娘家日渐败落,用了她的钱炒股炒黄炒亏了,都怪在她的身上,白流苏向母亲哭诉为自己做主,母亲白老夫人对她境况遭遇表示沉默,也赞同两个哥哥的建议,对于女儿白流苏的委屈哭泣她当作没看到。

“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六亲不认,四面楚歌,已经被逼到绝境的白流苏,只能依靠自己。

她没有念过几年的书,粗活累活也做不了,好歹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有身份的人,出去工作又要沦为旁人的谈资,对于她这样的女人而言,结婚是最体面的出路。

不结婚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对于白流苏而言,跟范柳原恋爱的目的就是结婚,结婚的目的就是一张长期饭票。

爱情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资格谈爱情,即使是血肉亲人都不可靠,何况是爱情,只有一纸婚书,物质得到保障才最实际。

而且留给她的选择已经不多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年近三十,介绍人徐太太帮她物色的男人,是个老婆刚走的公务员,给五个孩子当后妈,家人也好,介绍人也好,只当她是个笑话,有个人愿意要就不错了。而七妹宝络则张罗得热热闹闹,家里人都忙得鸡飞狗跳,白老太太拿出压箱底的金银细软,将宝络打扮得花团锦簇,一个家里的两个女儿,差别就是这么大,这么现实,结婚嫁人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一场利益交换。

白流苏已经彻底看清楚了,只能靠自己。

范柳原是她最好的选择,留洋归来,父母已故,有钱有产业,只是因为是私生子,母亲是个交际花,不被家族人认可,自幼沦落在英国吃过一些苦,性格有些孤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可他条件好,一回国就有人介绍各式各样的女孩,根本不愁结婚娶妻的事情。

这样的金龟婿自然轮不到白流苏了,是给她七妹宝络介绍的,原本跟过去当陪衬的白流苏,抓住了机会,因为会跳舞而获得范柳原青睐,“阴差阳错”抢了七妹宝络的金龟婿。

最讽刺的是,原本四嫂原本还想截宝络的胡,推销自己的两个女儿,结果白流苏抢了便宜,回家后就对她冷嘲热讽,这些话白流苏都听得到,也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但是她不在乎,只要有结果,达到目的就行了。

所以,她爱不爱范柳原,不重要,范柳原爱不爱她,她也不在乎。

只要范柳原会跟她结婚给她保障,早日离开白公馆这个狼窝就行了。

在她看来,恋爱最好的结果就是婚姻。

范柳原喜欢她,至少喜欢她的美丽,徐太太邀请白流苏去香港,帮忙路上照顾孩子,白流苏自然明白,这是范柳原的意思,香港之行,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为自己挣个前程,扬眉吐气,要么彻底名声扫地,连给人当后妈的资格都没有了。

可如果不去,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白流苏从没来有上过牌桌,却下定决心,拿自己的前途下注,踏上了香港之行。

范柳原是个情场高手,挑逗、调情,信手拈来,电影院、咖啡馆、赌场,他带她在香港四处玩乐,却以礼相待,保持绅士风度,两人天天出双入对,旁人都以为他们是对夫妻,范柳原也不否认,这就是这个男人阴险之处,让白流苏担了虚名,却又无计可施有苦不能说。他确实喜欢白流苏,喜欢她低头时的美丽,也渴望得到她,但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被婚姻束缚,所以他愿意费些心思跟她谈恋爱,让她心甘情愿到自己怀里。

他知道她不爱他,只是看中了自己的条件,她也知道他嘴里好听动人的情话,没一句真话。

两个人互相僵持,如同武林高手对决,那就经典的名言就是从这里而来:

“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白流苏知道自己要输了,留下来只能当他的情妇,但她不像输得一败涂地,主动离开了香港,她知道回去之后,又要承受无尽的嘲讽辱骂,但她还是要再赌一次,即使在家里受多少委屈也要忍住,幸好,这次她赢了,范柳原的一封电报,请她回香港相聚,虽然没有给她身份,至少坐实了二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就是个名门淑女为了生活最终沦为情场浪子情妇的故事,一对俗世男女,各取所需,但张爱玲没有在此停下来,香港的沦陷,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传奇,战火纷飞之际,范柳原没有舍弃白流苏独自逃亡,两人相互依偎,同甘共苦,看着残败的香港,金钱、地位、在生命面前,都没有那么重要了,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能够互相陪伴才是最实际的,各取所需也好,真心实意也好,都无所谓了,过日子差不多就行了。

倾城之恋,不是因为故事动人所以倾城,而是因为一座城市的倾倒,成全了他们俩的婚姻,这改变了白流苏的命运。只是白流苏成为范太太后,范柳原再也没有跟她说过俏皮话了,他把这些话说给其他女人听,白流苏不仅不生气,反而很庆幸,这样说明自己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了。

到最后两人都没有改变,圆满结局的背后是相互的算计和妥协,幸福婚姻下掩藏着现实与悲凉,但也无可奈何,旧时代的女子,最好的出路就是结婚,最大的成就也是婚姻,连温饱都指望不上了,还有什么资格谈爱情,女人只能依附在男人身上,被男人决定命运,白流苏只是这无数女人中的一位幸运者。

张爱玲永远都是这样犀利,将男女关系,婚姻关系,透析得如此彻底,悲凉之下的苍白,仿佛一切都只能如此,只该如此。

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但她没有走上大部分女性的道路,而是成为一位女作家,靠写文章赚钱养活自己,她冷眼旁观着身边人发生的事情,她目睹了香港的沦陷,自己辉煌显赫大家族日渐衰落,被父亲殴打,被母亲嫌弃,新旧的交替碰撞,这些经历造就了她的不幸,也成就了她文字中独一无二的悲凉与犀利。

旧时代的封建观念,男性负责生活物质需要,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依附在男性身上生存,为男性生育子女,传宗接代,照料家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女性,出路大抵如此。

近几年,很多单身男女都不愿意结婚,不是人变了,而是时代和观念变化了。

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教育和资源上。

女性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满足物质需求,原本属于男性的主导权,逐渐淡化,女性已经开始觉醒,不需要靠婚姻来生存,依附在男人身上获得物质需求,同时,婚姻法也让女性明白,婚姻不仅不能改善生活质量,反而会降低质量,限制个人自由,生育导致身体受损,工作能力停滞不带,经济下降,那些“丧偶式婚姻”、“扶贫式婚姻”的新闻层出不穷,女性不仅不愿意结婚,甚至恐惧婚姻。

而一部分男性一边拿车子房子等物质条件作为优势,一边又嘲讽辱骂女性拜金物质,对于他们而言,结婚只是为了组建家庭,女性负责为其生育后代,养育孩子照顾家庭,同时也要能赚钱养家,减轻经济负担,结婚跟爱情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女性拿生育作为资本,男性把房子作为筹码,婚姻不过是一次等价交易。更多的男女自己也不明白婚姻的含义,就顺其自然的结婚,或者是因为各种缘故被结婚。

我们期待着爱情,希望因为爱情而选择婚姻,能够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进退,这是婚姻最好的状态,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只是这样的情况太少了,如今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很累,根本没有太多精力去维持婚姻生活,承担子女的养育责任,与其冒险尝试,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反正大家都有饭吃,不用为了生活而且结婚。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对现实理性自私的男女,到了大难临头时,没有各自飞,而是相互依偎,成就了一段倾城之恋,他们俩对彼此都有一点真心,一点真心就足够了,对于大部分人的婚姻而言,真心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一点刚刚好,张爱玲的小说,写的明明是过去的事情,但拿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永远都那么透彻!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篇6

再去读《倾城之恋》,觉得行文真是美极了,伴着柳原犹犹豫豫的真心,流苏犹犹豫豫的分寸,像是摇碎在桨声灯影里的旧时月色。

流苏一直记得浅水湾饭店的那灰砖砌成的墙,那个晚上他们两个靠在墙上讲话。范柳原真假莫辨说着胡话,流苏轻轻巧巧说着场面话。

不过在这之前,范柳原说,我们到那边去走走。流苏不做声,他走,她就缓缓的跟了过去。

我之前一直不相信张爱玲是红楼梦迷,我觉得她一点不古典。可是这样的轻巧一笔,流苏什么主动的表示也没有,可是她的自矜,她的试探,全都无声胜有声了。

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对话里,范柳原是声色,是拨开虚空的墨色,他总是絮絮叨叨的表白,动作,而白流苏是墨色中的留白,要么就是一两句场面话,引出范柳原更多真假莫辨的剖白,要嘛就是忽然的动作,打破絮叨粘腻的局面,好像一折戏落幕,短暂黑暗之后,才又粉末登场。

那堵墙让范柳原想到了地老天荒,他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堵墙跟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已经是表白表进了死胡同,要换个功力差点的三流小说家,白流苏烫手山芋接在手上要么吃要么扔,所差不过是吃或者扔的姿势。可张爱玲的白流苏还能闲闲宕开一笔说你自己承认你爱假装,可别拉扯上我。你几时捉出我说谎来着? 于是范柳原的戏码便唱不下去了,只好接着流苏的新折子唱新戏。

这就是谈恋爱了。像是一个迷宫,却并不等走到绝路再回头,更像小径分叉的花园吧,每一句都引出这个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不过他们俩都太想表现了,所以被后来香港的倾覆搞到灰头土脸却能在半夜抱在一起的时候,要自嘲,之前花了太多时间在谈恋爱。

我想了想,小时候不喜欢倾城之恋的原因大约是因为这两个人都那么不纯粹,他们的苦衷都在相遇之前,都不是小姑娘喜欢的纯情清白的少男少女,所以当我看见自己说更喜欢十八春的时候,就会心一笑顾曼桢和沈世钧是相反的那类,在故事展开的时候,他们还清清白白,而后我们看见他们怎样被风尘染色,自然心有戚戚。

只是流苏和柳原都是冰山底下潜流之中的人,脸上云遮雾绕,难免让人敬谢不敏这样的人,当是没有真心的吧流苏觉得柳原要图新鲜,而柳原知道流苏是要长期饭票。哪怕是真的心动,真真假假,说不定连自己都骗过去了。可是他们庸俗可恨吗?也并没有,并不只有白纸一样的人才有资格动心啊。一点心动不能承诺一生一世的,可是没有一辈子的忠诚也不能证明当时的心动是假的。

那天晚上,范柳原的自我剖白直白到有点可怜。张爱并没有说范柳原的期期艾艾。可是她这样写,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当然示弱装可怜也是范柳原讨女人喜欢的技巧,可演技太好,也许自己都入了戏。白流苏冰山之下的苦衷在开场二十个人的大家族里暗无天日的生存斗争,无所不在的挤兑,而范柳原的冰山漂浮在真真假假的表白之时,偶尔掀起一角。所以他风流有心计,可也并不讨厌。

她也没有写什么动心,她只写月亮。

那天晚上柳原给住在隔壁房间的流苏打电话,给她念了诗经上的那句话,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流苏不懂,或者装不懂,只是逼婚。而范柳原怒了,好像一腔热情被冷落了似的刺激了流苏一下,说她根本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柳原在外面总是俏皮话,在流苏面前又正经,而这一次脱口而出有点恶毒的比喻,倒是很可爱我在讲心里话呢,你却不懂我。

却并没有完。而后他又给她电话,他也没有再说情爱,只说了月亮,可却像一首情诗,于是白流苏真的手足无措了。

他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白流苏哽咽起来。

生存的孤独,淡薄的一点情意,处处收束,都是无可奈何。不管她装不懂还是真不懂诗经里那些晦涩的句子,但月亮她是懂了的。

不是诗人才能写诗,不是文化人才有诗意。范柳原要白流苏懂他,他引经据典,自我剖白,她都不能放下心防来懂他。只有当他指向他们共同面对的凉薄人生的时候,一个不被父族接受的私生子,和一个在娘家寄人篱下的失婚女才是沦落一处天涯的。

佛家有个公案,说以手指月并非月。

张爱玲让范柳原指了一回月亮,可他让她看得也并非仅只是那个月亮。她让我们看的是他们谈论月亮时候吊下的那枝藤花。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谈爱岗敬业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关于新24孝的心得体会6篇

帮父母做家务心得体会范文6篇

2023云上科学营心得体会推荐6篇

2023云上科学营心得体会6篇

2023年科学营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年科学营心得体会优秀6篇

2023年科学营心得体会最新6篇

幼儿教师3到6心得体会优质8篇

幼儿教师3到6心得体会通用5篇

倾城之恋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