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结构、节奏、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审视和评价,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我们对书籍的评价和感受,以备将来回顾,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人类简史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1
书籍介绍从人类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史,其中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学革命等几个阶段,以及每次重大变革对人类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会对世界有另一种认知。
下面内容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加大,自然法则或许会因为人类而改变。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还是被战争毁灭?或是被人类亲手创造的某种东西奴役?
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哪些才是人类进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发展为了金钱?还是为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的生活空间从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变广的条件下,可以寻找全世界同样爱好的人,可我们在拥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时,同时也疏远了身边的实际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难道会比实际的“社群”让我们更加不寂寞吗?
现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战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区燃起。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个朝代有现在这样安全和“自由”。
说到自由,自由与平等生来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个人的自由与人类的平等似乎从进入农业革命开始就无法解决。并且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仰,一个资本家、一个佛教徒、一个回族穆斯林、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犬儒主义者……现在看来,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过去,不用说中古欧洲十字东征,即使是上个世纪,这个场景都可能让人无法想象。现在面临的或许不是信仰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历史已逝,未来可期,珍惜现在。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2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书名很牛叉,内容也很牛叉,简直装叉必备!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之大,完全与书名相匹配。读完基本可以对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进化有一个简单了解,对于一个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来说,简直可以是科普宝典。
但由于书中介绍内容时间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节点处内容也不十分详尽。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详解书籍可供钻研。
下面介绍本书读后感。
第一,很庆幸在读这本书之前读了《杀戮与文化》并且不小心看过《神的历史》,因为书中对这两方面的描写并不多,但是这两方面却在推动历史。人类的发展时刻伴随着杀戮,从人类还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杀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办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甚至出现在部落、国家、民族、金钱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于书中内容时间跨度更长,所以读这本书有一种站在上帝的视角旁观人类的赶脚。会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来思考人,这很重要。因为旁观的时候对优点和缺点的认知会更少有主观偏见。
第三,着眼于个体的时候,会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放的更大,而着眼于历史却能清晰的看到个体。这对思考特别有好处。
第四,书中虽然对人类过往描述的更多,但因为主体始终都还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况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与根源。
第五,读过本书后发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乐,还有其他。
人类一直一个忠诚可靠、可爱乖巧的朋友——可爱的狗狗。
自古以来,狗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导盲犬给盲人引路;雪橇犬给人拉雪橇;牧羊犬帮助牧羊人看守羊群;宠物犬给人的生活增添乐趣……形形色色的狗不断的帮助我们,可人类对狗狗的态度令我们寒心:有的人把狗狗当玩具,玩腻了就随意抛弃在大街上,让它们成为流浪狗,被政府杀死;或是被信赖的主人杀死了吃狗肉;有的直接打骂狗狗,让它们生理和心理都遭受打击。狗狗信赖主人与一些人对狗狗的态度形成明显对比。
我看过很多新闻,有一些是讲宠物犬的。有一个主人,非常喜欢自己的小泰迪。有一天,主人请自己的朋友来家里玩,可他的`朋友嫌小泰迪太吵,竟然趁主人不在的时候活活将小泰迪摔死,遭到许多人的唾骂,可是无论怎样,小泰迪已经回不来了。还有一个新闻,是说一个主人带着自己的金毛,在回家路上碰到持刀的劫匪,金毛奋不顾身的冲出去,勇敢的保护了主人,自己却被劫匪用刀砍去半个脑袋。神奇的是,金毛竟然活了下来!还有我们所喜欢的哈士奇,也帮了一位主人的大忙!主人不在家,可是主人自己有一个才5岁不到的女儿,主人因为放心不下,就早早处理好事情,回家来。让他心惊肉跳的一幕就在他眼前:家里的二哈用身体紧紧地将小女儿护在腹下,旁边是掉下来的开水壶,热水洒得满地都是……小女儿倒没什么事,二哈却被烫伤了很多地方,左前爪也被水壶碎片给扎到了,好几个星期都不能下地走路……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我列举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请不要虐待它!不要辜负了它对你的信任!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3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4
读完人类简史,感慨于作者对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来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过时代的不断演化而来的。智人从一个不起眼的动物变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不断努力的结果。然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当时中国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但是最后却是别国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可见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说起澳洲,在原始时期,智人到达澳洲,那时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但为什么智人能战胜他们,有人认为是自然选择,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人却认为气候变化不足以让这些大型动物灭亡,智人学会用火,帮助了他们狩猎,同时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动物认为智人这种体积小的动物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可能也是加之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在澳洲的灭绝。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农业时代的出现,相对来说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他们需要下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需要弯腰插秧,浇水,除虫,于是演化出了颈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出现了货币以及银行。这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最本质的原因,因为需要了,因此就出现了。
文章最后谈到了快乐,一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难免不同,这是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不学习也聪明,没有钱也快乐,但那个人绝不是你。我们既然通过几千多年的演化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在生活中,要多从大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会快乐很多。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庄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5
如果说有些书适合通过纸质书,而不适合通过电子书阅读,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虽然书名是简史,但是整个文章思路与常见的历史类书籍不同。作者的关注点,不是各种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类进化,如何从处于食物链中层的普通动物,一步步发现到今天这样可以改变自然法则的物种。这个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远,远至几百万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带上帝视角。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解答了人类如何进化至今的问题。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让智人慢慢产生了有别于猿类和其他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语言来沟通,还有虚构的故事和想象的规则,让人类有了文化及传承的雏形。第二部分农业革命,是人类从游牧型的采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群落,人类也开始慢慢能驯化其他物种(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规模合作网络,慢慢产生了文字和阶级。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慢慢产生了金钱、帝国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学革命,这部分使人类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可以操纵甚至创造的自然资源更多了,全球化进展也得到了飞跃,甚至可以改变原本的自然法则。
但是,看似一切的进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进化吗?现在的我们真的比几百万年前的采集部落的人幸福吗?真的不一定。人类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曾经住在欧洲的人不知道世界还有美洲澳洲,现在可以自在旅行。未来会不会发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时人类又会怎样?
据说作者的这本书,在每个国家出版之前,他都会做点微调,所以在阅读中,以中国做例子的点还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电子书总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推荐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6
最近阅读了《人类简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变对我触动颇深,尤其是在认知革命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败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击败同时期不同的人类族群,依靠的就是群体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类的dna中的。
从一开始的河边有狮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虚拟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条与dna进化不同的通向顶点的进化之路。这和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可见知识和可知知识是如此的相似,灵魂转向所面对的理念何尝不是一群人虚拟出来的。我们人和几千头黑猩猩在会场中截然不同的表现,不是因为我们有纪律,有约束,而是潜藏在我们精神深处的某种虚拟的存在,而我们相信它,有时候会把它称为信仰,有时候会是原则,有时候会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实它就是根植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某个虚拟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产生了新的.取向。我们究竟是把教育变成一种管理,还是引导。是相信儿童,等待儿童成长,还是用一个个强硬的条条框框,不断地规范孩子的成长。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一种,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像《浪潮》中的孩子们一样,陷入权威主义的漩涡,虽然听话,虽然守纪律,也仅仅是一时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样会回到原本无序的状态,而痛恨过去的老师。
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的德育发挥真正的作用,深深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孩子们真正的信仰,唤醒沉睡在内心的道德,自能成长,自守规则,在自然中受到引导,不断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该去坚守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篇7
超五星的推荐这本人类简史,作者视野的纵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学认知的极限,以人类诞生、生存、发展、进化为脉络,诉说自己的大历史观。大,大到前无古人,大到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文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神学等等多种基础学科,并以此为支撑。尽管有些细末的观点还不完全认同,但求同存异。并且作者跳出人类回看自己的做法实在高屋建瓴。对人性的审视、批判、反思,平和客观,价值观超正,更看得通透彻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亿万年进程,人类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但破坏力却和生物链的位置一样高居榜首。
举几个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两个讽刺:
一、一位名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的犹太化学家在1908年发现可以用空气制备出氨。而战时的德国人靠着空气当原料,制作爆炸物。而且,这项发现还让哈伯赢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但可以想见他得的是化学奖,可不是和平奖。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点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颗原引爆。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看到这场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犹太人哈伯的发现,二战被希特勒用来屠杀哈伯的同胞——犹太人。
原子弹的成功引爆标志着人类从此有了自己毁灭的能力,恰恰因为这种能力,人类实现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对和平,没有再出现二战那样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面对流水线上的猪牛羊鸡,人类无视它们的情感和主观需求,冷漠的把它们看成了机器,产奶的机器、产蛋的机器、产肉的机器……
人类简史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卡夫读后感7篇
★ 阿米巴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