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学反思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在结束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我们需要提笔写教学反思了,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受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感受教学反思篇1
上个学期,我们练习了写故事梗概,本学期的第五单元又要练习缩写。梗概与缩写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怎样才能让学生成功地掌握缩写的方法呢?我望着教材,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招:
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缩写、缩写有哪些要求后,我在黑板上花了一幅画——一束鲜花。枝干上长着几朵花,其中有一朵最大、最艳。然后,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景阳冈〉缩写》,并与原文对比,缩写后的文章哪些地方作了修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后,胸有成竹。此后,我引导学生作答,学生每概括出一点,我就拿画上的一朵花来代替。慢慢的,画上的小花消失了,留下那朵最大、最艳的花。“这像被风吹雨打过,孤零零的三片花瓣。”一个学生在底下嘀嘀咕咕。我听了,一阵窃喜,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我还要利用这朵花做文章,因为缩去次要部分后,还得对留下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中间加上过渡语和关联词,让它组成一篇完整通顺的文章。我顺着这个同学的话,引导学生继续归纳。
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给这朵花添上了花瓣与绿叶,让它生机勃勃。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渐渐弄明白了缩写的方法及技巧,动手的兴趣也浓了。
不到四十分钟,很多学生就完成了这篇文章,细细阅读,感觉还不错。
感受教学反思篇2
一、对教师教学评估:
1、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有效、容易理解;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充分;起始阶段就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清楚地阐明;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弹性;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与教学实际相整合。
2、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局把握,安排合理;教学材料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知识以相互关联并且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内容对学生是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相关联。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具有连贯性,与先前教学和知识相联系;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被充分重视;使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提问技巧;问题的说明和解释是清楚和具体的,并且速度适宜;注重学生参与,认真聆听学生并给予恰当的回复;采用必要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热情、动机和注意力;不断强化、清晰化重要的知识内容、目标和关键点;教师的语音语调、口气和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积极;注意学生的差错和错误,并帮助他们修正;恰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师生互动及评价反馈
(1)对学生的整体引导
经常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好的表现和做出的努力;对课堂全局和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平等对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妥善处理学生心不在焉的行为。
(2)对学生进行精细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指导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对他们采用不同的反馈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做出努力;对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化处理,加强学习指导的针对性;通过问答不断对学生的理解有一个判定,指引学生学习。
5、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做出负责任的努力和情感态度上的投入;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学习结果和目标设定一致,学生获得一定发展;学生和教师、其他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气氛民主、相互尊重、步调和谐。
6、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习过程安排紧凑有序,有效组织资源、利用时间;作业能够和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并有助于强化和迁移;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7、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正对话
面向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而不是牺牲与教学中的部分“隐形人”和非重要群体的交往机会。师生平等地、富有成效地交换意见,而非具有预设性的陷阱或是有意无意的忽略。对话不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课堂问答上,而是进行适量的持续的激发高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学会修正自己的思想过程和知识结构。
8、避免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的滥用和泛化
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针对性,必须紧紧追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而非笼统的回应;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指向性,即教师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强化、纠错、归纳和总结要能对学生特定的学习具有改进作用,要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要么提示强化学习内容,或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等等。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启发性,对学生理解现有概念、重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高级思维任务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及平时的检测进行评价。评价时采取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目标加以细化,分成若干个指标(项目或因素),并把它们加以数量化,用分数或数值来表示评价的结果。定性评价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对学生的成绩作出非数量化的分析与评定,也就是教师从经验归纳出发对学生作出定性的评估。这种评价方法表达结果的方式是评语或结果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
2、定量评价时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相结合
用平均分判定团体成绩优劣。两班平均分都相同,则水平相当;两班平均分相差很大时,可直接根据平均分的大小粗略地认为平均分高者为优。
总之,教学评价本着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为原则,力求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感受教学反思篇3
在本周的名师讲堂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有关电的知识。
本单元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事物,但是又比较抽象,他们很难理解电电路以及一些电的原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名师讲堂的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连电路做实验。但在上周的直播答疑课上我也学习老师的方法,制作了各种研究的方案。用ppt展示给孩子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连接电路,辨析电路是否连接的正确。在这种设计下,孩子们理解的还是比较快的。
但是在课堂中,我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我发现我并没有展示开关闭合和断开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所以孩子们可能很难想象,每次讲课讲到开关的断开和闭合时,孩子们好像不太能理解闭合是通电还是断开始通电,回答不够活跃。在这一方面我考虑的不太周到,让孩子们在一直想象,可能很难辨析清楚。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电路以及对电流、电路,加深他们的印象,在后续的备课以及答疑课中,我要用更多的清晰的图片向孩子们展示如开关闭合断开的状态,如电流的流向以及闭合回路、短路、断路等情况的连接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电路的原理。帮助孩子更加具体的去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让他们更加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感受教学反思篇4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云姐姐的导入值得我们学习,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边的一片黄叶引出诗文,真是漂亮。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感受教学反思篇5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1课,该课的地位是: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学目标可以简记为一句话:通过活动,利用感官,让学生整体(全面)感受、发现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将空气与石头、水进行对比,找相同点。
1.本次课,我对课堂引入进行了精心设计:黑盒摸物:“老师在盒子里放入了几样对我们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的东西,你能用你的小手来感知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次摸出了橡皮和铅笔,接下来的同学再摸,结果什么也没有摸到。多请几位同学用触觉进行摸索,吊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后打开盒子揭晓答案。由此引入摸不着、看不见的空气。并提问:这样摸不着看不见的空气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感知它的存在的呢?通过回忆一年级《感受一袋空气》让学生回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在“做传递游戏”方面,我也进行了成功的偿试。
首先是让学生朗读教材上的`文本,根据该文本,设计了2个问题:(1)选择什么容器装物品?(2)用什么容器装空气?为什么这样做?
施教时出现意外:有学生选择用玻璃杯装空气,该问题引起学生争论。这种意外,反映出学生在认真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况在真实的研究问题时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科学课所期望的好现象。
本课出现的不足是:时间上前松后紧,在“感受空气”的活动中只能使用1分多一点的时间,显得深度不够。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新教材,这种情况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感受教学反思篇6
上周由于运动会带班,没有观摩咱们科学组伙伴们的精彩赛课,感觉颇有遗憾,但这周3.3班的家长开放日,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了,前几周的常规纪律约束没有白费。
根据班上孩子的学情,我设计了游戏导入,捏鼻憋气实验,学生都玩得很开心,也认识到了空气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空气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传递观察游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传递游戏,仔细观察,运用5种感官认识到石头、水和空气三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分别通过石头与空气,水和空气的特征对比,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明确两种不同物质的特征。在进行实验研究活动时,学生能准确地概括出空气会流动、摸不着、无色等特征,而经过塑料袋和气球的观察实验,学生会认识到空气很软、很轻以及会发出声音等特征,做出进一步的补充。 由于班上孩子比较活跃,所以在我引导孩子先做塑料袋实验时,就有个别孩子迫不及待地吹气球了,因此,我在班上提出了批评,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今后实验材料会依次发给每个小组,同时进一步强调科学课堂上倾听的重要性。
在进行讨论空气作用环节时,孩子们能写出有助于呼吸、形成风,但也有个别小组经过讨论写到了植物生长,能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还是很值得表扬的。
经过课上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空气有了初步地认识,在扩展延伸部分,请学生来说一说如果我们空气的重要性,大家会说到我们人类需要空气来呼吸,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还有学生说到我们成都会出现雾霾天气,也是空气被污染了,对我们地球上生活的动植物都非常不利,所以,我借此引导学生,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多种植树木花草,减少废弃的排放,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
总体上,本课学生结合已知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空气的特征及作用,初步形成了对空气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思考,达成了情感上的升华。
感受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 发现教学反思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