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具有创新性的教案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寻求新方法,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独立学习,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1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书本p14 2、练习册p10(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xx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x片双色片分拆成x片红色的和x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习

1、动脑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习: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5

教学设想:

一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从受保护的幼儿园环境中脱离,正走向自我管理的小学生活中。他们面对全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心里总有局促不安。熟悉环境,心理调适显的尤为重要。因此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小学生活的基本习惯,减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教学环节:

1.教师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银”字,我让他们数出“银”有几画,我顺势告诉他们数数是数学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数数要有顺序的数。每位学生从姓名,年龄,学前班所在地3个方面做自我介绍。目的是让大家大胆介绍自己,使大家尽快的熟悉。

2.向学生介绍听说读写走坐的基本学习习惯。

听: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说: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坐:头正,身直,足平。走:上下楼梯和在走廊要靠右走。在引导学生在靠右走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走。在举起右手提示他们时,有的同学说:“个位手”,有的同学说:“十位手”。最后同学说出了右手。我对他们说:“个位和十位、认识左右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介绍排队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自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我问几个同学你为什么站在他的后面,学生都回答我比他高。我顺势说出比较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用轻松亲切的语调,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培养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3.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满怀美好的憧憬。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首先祝贺小朋友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老师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真高兴啊,你们就像花儿一样,老师非常喜欢你们!

(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聪”字)

师:认识这个字吗?

生:聪!

师:对,聪明的聪。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想!

师:怎么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呢?我们来看,“聪”字是由耳朵、眼睛、嘴巴,还有一个“心”字组成的。小朋友们,我们只要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再会用心去做,你就一定会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你能做到吗?下面我们开始试一试啦!

首先是会用耳朵听。听老师说话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要注意听他回答对了没有,如果你还有想法,就举手说出你的想法。谁听懂了?(试问学生)

第二要会用眼睛看。你看到我们的教室干净吗?那是昨天我和曾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打扫的。那绿色的很新的墙群是我和曾老师亲自粉刷的。所以,请同学们不要用手去摸,更不要用脚去踢,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地去爱护它,谁能做得到?

第三要会用嘴巴说话。上课时,老师提问后,请你把小手举起来,回答问题要响亮,让全班小朋友都听得到,每个小朋友都要会用你的小嘴巴表达哦!

我们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是不是就很聪明了呢?不,最重要的是要会用心去听,会用心去看,会用心去说,一句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才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护公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学校里所有的.东西都要爱护。不踩花,不摘花,不踩草坪,不摘树叶,不在桌子上乱刻乱画,不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我们学校的操场正在施工,请小朋友们不要到操场上玩耍。

二、讲究卫生。上厕所时,不能在厕所外面随处大小便,要进到厕所里指定的位置,你能做到了吗?(课后,带队去看男女厕所的位置)在家里,每天早晚要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预防传染病。

三、爱惜粮食。早餐要吃完,午托的中餐要吃完,要多少就吃多少。今天,老师想看看谁是最爱惜粮食的好孩子。(放晚学前总结)

四、排路队时要做到快、静、齐。教给大家我编的儿歌:“排路队,手牵手,不说话,排整齐。”走出校门后,如果找不到家长,不要自己回,要找到老师,或者回到校门口等家长来接。

五、我们是小学生了,不能带玩具来学校玩,也不要带钱来买零食吃。现在天气炎热,我们每天要从家里自己带来一瓶水,多喝水,既清嗓来又防病,听明白了吗?我相信我们一(7)班的小朋友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讲文明的小学生。

后记:今天加班打印各种材料,包括开学初的养成教案。不知不觉已到教师节。祝各位同行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6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5以内减法教案8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8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6篇

数学一年级减法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顺序教案6篇

大班数学6的加减教案8篇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精选5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6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6篇

一年级数学15减8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392